學習操作無人機植保視頻截圖
天空中,幾架無人機正在進行植保作業,地面上,學員們的目光緊追不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幾天,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操場上,迎來一群特殊的學員,他們此行學習的是田間地頭的高科技——無人機植保技術,操控搖桿,小小的無人機就能飛上藍天噴灑農藥,從而實現“天上飛”代替“肩上背”。
扎堆學習無人機植保
“左轉、直飛、停留、右轉、降落……”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操場上,學員們操作著搖桿,控制著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實踐,一招一式十分專業。
42歲的張先生專程從滎陽趕來參加培訓。他告訴記者:“農村里年輕勞動力太少,打藥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聽說無人機植保省時省力,就跟機械收割一樣,村里專門派我來學習無人機技術。而且,無人機植保是一個趨勢,將來也會取代人力,早學習早享受。”
而這一項目正是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與大疆公司開展的校企合作項目,負責該項目的大疆河南運營中心負責人李臣堂告訴記者,項目針對有興趣的學員,不定時開展培訓,通過法律法規、飛行理論、實飛經驗等課程,教授無人機技術,學員通過理論和實操考試,就能取得職業證書。其中,無人機植保的培訓最為熱門。
“目前,我省無人機植保噴灑占比不到5%,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且,植保無人機效率高,省時省力,一般來說,一部無人機農藥噴灑作業效果相當于60名人工噴灑作業效果。也就是說,根據耕地情況不同,每天能夠噴灑二百畝到五百畝不等,日收入在2000元到4000元左右。”李臣堂說。
據李臣堂介紹,前來參加培訓的不僅有新型職業農民、退伍軍人,還有不少返鄉創業青年和大學生。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前,學習無人機技術的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現在不少中年人也加入進來,年齡跨度從20歲到65歲。“這是因為,無人機智能化程度提升,飛控技術成熟,飛控穩定性提高了,操作也變得簡單了。以往,全職培訓也需要兩個月,現在5至10天就能完成培訓,掌握無人機植保噴灑技術。”
校企合作項目,培養現代新型農民
對此,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校長趙健介紹說:“農業要發展,科技一馬當先。河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大省,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作為省屬高校,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結合自身的優勢特色,以高水平、高科技服務我省的經濟建設需要,特別是服務河南省的農業是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所以,培養無人機植保人才也是這一要求的體現。所以,在農業生產領域培養無人機植保人才是我們這樣一所航空特色院校義不容辭的職責。”
他也表示,學院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無人機植保人才,為農村培養現代新型農民,以適應現代農業的需求,助力鄉村振興,推進河南省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和農業科技人才的振興。
此外,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參與其中的不僅有新型農民,還有不少大學生。對此,趙健表示,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校企合作是學校實現“三全育人”,多渠道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嘗試。
“通過無人機植保培訓,學生不僅掌握了運用無人機技術協助農民防治玉米、小麥等作物病蟲害的農業新科技,還通過培訓提升了大學生服務社會、服務農村的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發現農村這個新天地,認為在農村也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甚至有一些學生愿意將來回鄉進行創業,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