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工人用鐵片將揉成小團的原料壓成糍粑。
進入農歷臘月,用五谷雜糧制作糍粑是恩施群眾的傳統習俗。糍粑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高粱、小米、玉米等雜糧,浸泡后放入木甑蒸熟,并在石碓里搗成泥狀揉捏成團,經壓制、攤晾而成。象征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糍粑,不僅是土家人過年的必備美食,如今還成為特色旅游產品,通過發達的電商、物流走向全國各地。新華社發(宋文 攝)
1月9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小紅巖村曾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用石碓搗糯米。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1月9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小紅巖村曾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村民正在制作印花糍粑。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1月9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小紅巖村曾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村民正在攤晾印花糍粑。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1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工人在擺放糍粑。新華社發(宋文 攝)
1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工人將糍粑放在架子上攤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1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工人將糍粑放在架子上攤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1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工人將搗成泥狀的原料揉成小團。 新華社發(宋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