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蘇寧旗下便利店品牌“蘇寧小店”全國布局加快,2019年啟動社區拼團模式。
12月27日,在蘇寧年貨發布會上,蘇寧小店集團商品經營中心總經理鮑俊偉宣布,將在2019年1月18日上線社區拼團,明年目標招募十萬名團長,每個團200人,總體覆蓋2000萬用戶。并且,蘇寧小店將在2019年建設1100個前置倉,提供三公里生鮮日雜送貨上門服務。
當天的發布會上,鮑俊偉宣布,已完成45個冷鏈倉和70個城市的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今年12月剛啟動前置倉業務,并預計在年底前完成400個,2109年完成110個前置倉的覆蓋。鮑俊偉表示,“蘇寧小店也需要一個物流體系支撐,前置倉應運而生”。
近年來,涉足生鮮領域的電商品牌紛紛探索前置倉模式,以倉代店,降低運輸成本。據了解,蘇寧小店的一家前置倉將覆蓋10家門店。
在門店方面,蘇寧小店在2018下半年擴張加速。
根據蘇寧的公開資料顯示,蘇寧小店今年7月已在全國60個城市布局1039家門店,而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超過4000家門店的布局,需要在5個月內開始3000家門店。對于這一目標,鮑俊偉表示非常有信心,他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我們蘇寧小店整體開店數量會超過4000家,2019年只能會更快,這個數字會更大。”
在門店選址上,蘇寧小店有六個不同的服務場景:社區、CBD商圈、醫院、學校、企業、交通樞紐。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店面規模和商品品類也將有所調整。例如,地鐵店面約在20至40平方米,CBD商圈店面在80至120平方米,社區店在80至200平方米。
在2019年推出的社區拼團模式將大幅提升蘇寧小店的覆蓋能力。鮑俊偉預計,按照每個團200人來算,10萬名團員,將實現2000萬人的信息觸達。
鮑俊偉透露,蘇寧小店目前已建設的社區社群超過15000個,每一個小店都將作為支撐點,覆蓋3至4個小區,快速地進行社區拼團的滲透。
“我們跟目前市場上任何一家社區拼團的創業者來說都不一樣,都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鮑俊偉說。
那么,蘇寧小店明年即將發起的社區拼團和蘇寧旗下的拼購品牌“蘇寧拼購”有何區別呢?
蘇寧拼購總經理張奎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蘇寧小店將打造的是“社區拼團”,而蘇寧拼購強調的是“社群拼團”。張奎說:“蘇寧小店的社區拼團是依托蘇寧小店的物理場所,發展小店周圍的某個人成為團長,或者小店店長成為團長。社區拼團是以小店的輻射范圍為主的,但蘇寧拼購是以社群為主的,如果這個社群有5000個人,就能輻射到,相當于一個推客。”?
那么兩者的業務是否會有重復呢?張奎回到:“重復是不會的,只是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可能會有一個相似性。”
據了解,今年蘇寧“88拼購日”期間,蘇尼拼購累計產生了500萬筆訂單,隨后的“1108超級拼購日”產生了2000萬單,單季度增長超過400%。在用戶畫像方面,拼購用戶年齡集中在30至45歲,占整體買家的55%,其中60%是女性用戶。張奎認為,這顯示了拼團這一社交電商模式,面向的是社區家庭的消費場景。在區域分布上,蘇寧拼購在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占比滲透率已經超過50%,并在繼續拓展一二線城市。
張奎還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談到了蘇寧拼購和另一個拼購品牌“拼多多”的區別,張奎強調蘇寧和拼多多不一樣。
張奎稱,區別是多方面的,表現在供應鏈模式、生態圈、生態池融合、會員結構和扶持的品牌上。張奎說:“目前中國的拼團行業其實已經形成了兩大巨頭進行正面競爭的一個格局,蘇寧拼購走的是有蘇寧特色的拼團道路......友商走過的很多路值得我們看一看,去研究一下歷史,但并不見得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我們骨髓是不一樣的。”
但在生鮮領域發力,門店擴張的背后,還需要看到蘇寧小店高昂的運營成本。
10月15日,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寧易購,002024.SZ)公告宣布了蘇寧小店獲得3億美元增資事宜。交易完成后,蘇寧易購將通過蘇寧國際持有蘇寧小店35%權益,Great Matrix及Great Momentum合計持有蘇寧小店65%的權益。
交易完成后,蘇寧小店將不再納入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但本季度蘇寧小店的業績尚未剝離。根據公告,蘇寧小店2018年1至7月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虧損2.96億元。蘇寧易購方面表示,小店業務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資金投入較大,該次交易有利于減少公司對蘇寧小店的資金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
10月30日,蘇寧易購披露了其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業務發展和財務表現。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蘇寧易購營業收入為1729.70億元,同比增長31.15%;凈利潤61.27億元,同比增長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