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前從事財務工作的緣故,我總能接觸到公司最核心的機密,其中有一項就是工資表。
我把工資表里的工資降序排列過后,赫然發現,正是那些看起來努力又勤勉、態度謙恭且招人喜歡的員工,位于工資表的后幾位。
這一規律,幾乎屢試不爽。
而同時進入公司的兩個人,可能在工作兩三年之后,工資差異就慢慢拉開了。
總體說來,用人單位的招聘渠道大致分兩類,一是校招,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工資不會有顯著差異;二是社招,主要針對有經驗的職場人,而后者的工資差異,往往就是從面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那么,是什么導致崗位薪資的千差萬別呢?
1、崗位稀缺性;
你不妨檢視下,你目前從事的崗位,在市面上是供大于求還是供不應求呢?
如果是供大于求,意味著愿意做這個工作的人有很多,甚至超出了實際需求,于是就會導致不論多苦多累的工作,往往工資反而是最低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是一名出納員,工資3000元,這個時候,有人愿意出價2500干你這攤子工作,更有甚者,不要2500只要2000,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你是老板你會如何選擇呢?
這就是為什么市面上反而是那些中高級崗位,例如財務總監之類的收入往往是底層財務人員的好多倍,因為這個層次的人在人才市場上是供不應求的,這些崗位的門檻普遍很高,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很多人連門檻都碰不到。
2、崗位操作的難度
除了稀缺程度,還有個指標和工資密切相關,叫做“崗位操作難度”。
有些職業看起來門檻很低,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做,但做好的人實則很少,因為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例如銷售行業的門檻就很低,隨便一個人都可以進來,稀缺度低,但里面魚龍混雜,操作難度非常大,需要用到的技巧性非常強,這就造成了銷售精英乃至銷售管理者,更是大浪淘沙,百人中才可能出現一位。
綜上所述,決定一個崗位薪資水平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稀缺性,二是操作難度。
不信你隨手打開任何招聘網站,看看上面的崗位要求,絕對是難度越大的崗位,一般人操作不了的崗位,待遇是非常高的,因為這些崗位的稀缺性強,難度很大,很難找到替代的人,工資自然就高。
如上圖。
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有些崗位的工作強度大、事務繁雜瑣碎、工作非常辛苦,但收入非常微薄的原因所在了。
怎么做才能改變低薪的局面呢?
在我看來,還是要從四個字入手,強化能力。
想要強化能力,需要從這幾點著手。
1、強化社會認可、并且非常需要的能力;
例如,有不少來訪者都說自己性格內向,所以總是回避帶有溝通內容的工作,但問題是,放眼望去,請問哪個工作完全不需要和人溝通呢?
你可以內向,這是你的選擇和自由;
但涉足職場,你就必須修煉外向的能力,尤其這些能力是底層能力,任何崗位都無法回避的時候。
這些底層能力包括,必要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基礎的邏輯分析能力、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等等。
2、5年一個蛻變,不要原地踏步;
有位職場前輩和我說了這么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從工作那一年開始,每5年就必須有一個新的蛻變,才能確保提升自己的稀缺性,從而提升自己的職場身價。
在做任何崗位之前,你都需要把這個領域的晉升渠道了解清楚。
比如,你想在財務領域發展,一開始沒有經驗可以從出納做起,但是出納崗位更多的是流程性事務,你熟悉之后,就需要考慮往更高的崗位進階,例如會計崗位。
而會計崗位運用更多的是財務核算能力,在核算基礎上,你還需要有意識提升自己在某個領域的高階能力,例如稅務籌劃、成本控制等等,打造自己的“能力尖刀”,為企業創造價值。
如果按照5年一個蛻變的要求審視自我,你現在應該到達什么級別了呢?
如果沒有達到,又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行文至此,想必你不難發現,比起死工資更可怕的,恰恰就在于個人成長的停滯,一直從事不稀缺且操作難度低的工作,長此以往,是一個人能力的退化,不僅未來的工資很難增長,反而會伴隨著競爭被淘汰出局。
為了完成蛻變,我們需要注意的有:
1、永遠對不明就里的忙碌保持警惕;
如果一份工作占據了你絕大部分時間,你需要提高警惕。
因為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有意義,甚至于不明就里的忙碌反而會讓你忽視了很多寶貴的職業信號。
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是你喜歡且又擅長,另外還能讓你賺到錢的。
當然,所有的工作都有報酬,于是喜歡和擅長這兩件事就變得比錢要重要。
根據喜歡與擅長的程度不同,我把工作狀態分成這幾個區間。
喜歡且擅長的工作狀態是每個人致力于追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的實現本身,就兼具意愿和能力兩大要素。
也就是說,一份理想的工作狀態應包括兩個方面,主觀上要有努力的意愿(喜歡),客觀上你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擅長)。
而后者是比前者更重要也更容易被人遺忘的因素。
在現實中,這種理想的工作狀態本身就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摸索去嘗試的,很多人在一開始無法找到如此完美的工作,如果非要退而求其次,應該從擅長的入手。
你擅長,所以才會做起來相對比較輕松,同時稍微努力就能取得不錯的反饋,隨著正向反饋的增加,你會越來越有自信,也會漸漸愛上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自己,以至于到后來,你會發現自己會慢慢愛上這份工作。
因此,擅長不喜歡的工作只代表你目前不喜歡,并且很有可能變成你喜歡的工作。
而如果你從事的工作是自己不喜歡又不擅長的,等于自斷財路。
2、鐵打的能力流水的工作,你要找到自己的專長;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職業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每一個時代的我們都試圖去預測哪些工作是未來急需的,但這次不同了,因為未來的工作甚至都不是一份工作,其外觀不同、給人的感覺不同、更不會呈現出我們熟悉的形式。
毋庸置疑,如今的企業更加聰明了,也更注重效率了,在變化莫測的時代中,他們也慢慢了解到雇員的真正成本不是工作與福利開支,而是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對于員工管理和角色培養所花費的時間比,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外包這種形式在未來將會成為企業的另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獲取方式。
比如,在財務領域,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能提供代賬服務,因此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主而言,完全可以找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打點賬務,同時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而假如有一名熟練的會計師,不論資歷還是經驗都很豐富,TA就能和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合作關系,不需要和任何企業簽訂固定的勞動合同,成為獨立的會計師,獲得相應的酬勞——這就是簡單的“外包”。
除此之外,這名會計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放大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開通“某某某說會計”類似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去各大講課平臺開設代賬課程等等,向人展示真實可見的成就和能力,而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需要通過看簡歷、查推薦信就能知道這個人,因此在網絡時代中,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是看得見的。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與其去找一份工作干到退休,倒不如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強化這一點,直到能獨立于企業之外建立自己的品牌,未來不需要依靠任何一家公司就能存活并且能活得不錯。
這可能是互聯網時代企業職場人的理想歸宿。
最后我想說:任何技能都有價值,問題在于你要讓自己成為最強的那一位。
這才是瞬息萬變的局勢中不變的核心與關鍵。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豐裕的生活及相對自由的職業狀態,請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能否打造一門核心技術讓自己值錢。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你未必非要創業才能成為企業家,因為隨著你能力的提升與品牌的擴張,你就是一家企業,而這家企業正在蒸蒸日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