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們肯定收到了很多基金經理的來信。
市場震動,本來應該好好讀讀信進行一些心理按摩,但是有人嫌字太多、話術太專業、看起來太麻煩,讓機構總結一份基金經理語錄排行,他才肯來看。
這些人還說:“我這可不是懶,人類的能力就是會利用榜單優勢啊。”
我們的生活里確實離不開榜單,音樂排行榜、電影排行榜、產品銷量排行榜、測評推薦排行榜等等,有時候買個泡面都要看泡面排行榜。
在經濟學角度,榜單確實有助于追求最高性價比。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榜單減少了信息搜尋成本,直接看榜就行;另外,榜單的篩選是通過大量其他用戶的評分、選擇,降低了決策失誤的可能,減小了決策成本。
在心理學角度,榜單看似只是總結,但卻是沉錨效應、羊群效應、社交需求、權威效應、馬太效應的合集。
降低成本與數種心理學效應的疊加,也讓我們越來越懶,當你干啥事兒都需要榜單時,你會發現自己徹頭徹尾的成為了一個“伸手黨”。
“伸手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確實可以簡單高效的完成生活中的課題,但是榜單所涉及的利益比較復雜時,“拿來主義”往往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例如,十年前、二十年前只看過往收益排行榜投資的人,有些可能現在都沒回本……
話說那還是在2011年,金價達到史上最高值,當時很多人看著投資收益排行榜沖入市場,十年以后才回本,這些被套牢的人,史稱“買黃金的中國大媽”。
買基金也是如此,2007年熱度最高、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2020年才回本。
其實這都不是“伸手黨”們遭遇的最慘滑鐵盧。
前幾年,還有些人看到公寓的租金排行比較高,然后投資了公寓,別說20年回本了,有機構進行了調查,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買公寓分別需要72.99年、72.46年、67.57年、59.17年才能回本……
所以在排行榜上最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咱們再簡單算一筆賬,你虧損的,要漲數倍才能漲回來,例如虧損50%,要回本就需要漲100%;虧損60%,要回本需要漲150%;虧損70%,要回本就要漲233%!
這么看來,投資之前,只看當前排行榜的行為,就有些“一葉障目”了。
例如大家都關心的投資基金,除了關注近期的收益排行外,就更要關注基金全面的歷史信息、基金基本面、市場信息、風險情況等要素了。
因為近期的收益排行榜,都是橫向對比,了解這只基金在整個市場中所處的位置。此時,我們應該做一做每個基金的縱向對比,例如在這只基金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段,將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進行對比等等……
還有,大家在研究一個基金經理時,基金經理的規模、銷量、過往戰績和排名也往往不是重點,要看他的倉位管理能力、回撤控制能力、投資風格、投資邏輯、行業偏好、風險偏好、從業穩定性等諸多因素。
舉個例子,很多人買到基金后發現“貨不對板”,例如穩健型基金去買半導體了、科技型基金去買白酒了,食品飲料基金去買醫藥了。這時肯定有人一下就慌了,對基金經理的信任全無,想著要不要趕緊把錢取出來。
多了解一下就會發現,基金出現“漂移”很正常,咱們需要考慮這是經理的“常態”,還是“偶爾為之”。不排除一些基金經理善于在風格輪動中尋找機會,但也不排除人家就抓住了你喜歡排名的特點,刷排行榜的位置誘惑你投資、從而擴大在管規模啊。
所以,由于榜單帶來的便利讓許多人失去了自我分析的勁頭和能力,機構們也在考慮,是否一定是投資者需要的?
3月1日,螞蟻財富平臺就對基金榜單進行了整體優化:包括主動取消“周銷量”、“周定投TOP”等銷量維度的榜單,同時優化了其他榜單維度。
很多人好奇,為啥要取消“周銷量”、“周定投TOP”等銷量維度呢?這不是和股市中的交易數據一樣嗎?大家買得多的基金,自然熱度大啊。
基金市場和股票市場不一樣,很多基金經理并不需要你幫他打榜,甚至不想管理規模太大。
很多人都喜歡的段子手,西部利得的盛豐衍就說自己不想做百億基金經理。因為對于基金經理來說船大難掉頭,你看看每年涌現出來的“冠軍基”,其實規模都不大。所以銷量榜單,有可能是對基金經理的一種壓力。
雖然銷量榜單在金融行業由來已久,最早源自于交易所,基金也就此沿用,但基金行業內對于銷量榜單是否全面科學存在爭議。
例如許多人都關注的金選基金中,銷量榜單就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之前金選榜單里有周銷量榜單,不過這個榜單一直要右滑到最后才能看到,估計這已經是刻意淡化銷量的結果。
在主動取消銷量排名的同時,螞蟻財富似乎還做出了一些讓你“不用榜單,也能選出好基的改變。”
經常在支付寶里買基金的人都知道,金選并不是一個推新的平臺,它是在均衡配置和行業、風格賽道上,選出相對優秀的基金。參照官方的說法,是更多倡導按過去三年五年比較好的長期業績等科學維度來看基金。
這就是按照投顧的邏輯,首先要讓投資者從財富管理的角度,對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有清晰認識,再去通過頁面的建議進行學習、辨別、最后才投資;做好收益、風險、流動性的平衡。
八妹查看金選榜單還發現,除了取消銷量類榜單外,金選“定投績優基”的收益率指標也從近1年拉長至近3年,并顯示持有人定投的平均期數。
此外,目前金選各榜單在展示上榜基金歷史業績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風險相關指標,如權益類基金新增夏普比率展示,頁面也配了相應的專業詞條科普。
八妹也來回刷了不少次螞蟻財富的基金界面,對于基金經理的介紹,其實挺詳盡的:
對基金經理來說,賺錢能力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抗跌能力也很重要,大家不妨看看基金的投資性價比。
如果投資者不關注銷量,去全面了解這些指標,無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基金到底收益來源于什么、穩不穩定、風格是什么;長期持有的話,過去的盈利情況、抗波動能力如何?不借助排名、不盲目追熱度,也能了解基金經理。
2022一開年,市場局勢就波譎云詭,也希望在這次的市場大考下,每個投資者都能更全面了解市場,主動豐富自己的武器庫,看到價值投資的收獲。
關鍵詞: 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