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宣布App Store上線自定產品頁(Custom Product Pages, CPP)功能至今已經快有三個月,對于這樣一個能夠為App的曝光帶來多元化的功能,大部分開發者目前卻仍然對其處于觀望的狀態,大陸市場只有近10%的開發者使用了CPP。
究其原因,一方面,CPP雖然帶給開發者能夠同時向不同用戶群體來展示不同的客制化產品頁的機會,但也因為要考慮不同內容所匹配的畫面,與上傳的圖片素材如果不足六張就會折疊的規則,從圖片的質量和數量上給制作部門帶來了較大的制作壓力,也增加了團隊內部的溝通成本。
另一方面,因為CPP并不能直接出現在App Store的自然搜索結果里,用戶們在對品牌詞搜索依然只能看到默認頁面,所以在聯動ASA之前,大多數開發者能夠感受到CPP的更多作用可能在于利用唯一的URL打通產品頁與外部的信息流渠道進行連接,提升App Store之外用戶的體驗,而對于運營App Store內部的流量,CPP能帶來的作用相對較少。同時,創建不同的CPP本身就需要在繁瑣的步驟下進行,并且在提交CPP之后,還要等待蘋果近24小時的審核以及生效的時間,從時間成本上也給團隊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綜合看來,目前還沒有太多開發者嘗試CPP的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還沒有一個系統的運營模式出現,供開發者衡量效果,從而節省探索、挖掘CPP的功能所需要的成本。在上一篇文章《利用蘋果推出的CPP,讓更多用戶看到多樣的你》中,我們談到了CPP能夠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信息流渠道中CPP與創意的聯系。
量江湖認為,重視CPP與外部渠道的連接固然重要,但作為iOS系統下唯一獲取App的渠道,我們同時也更要兼顧CPP在App Store之下能夠組合出的玩法,從而讓開發者能夠在內部和外部都享受到這項功能所帶來的流量加持。當我們把目光轉回App Store,CPP與ASA的聯動一方面是為開發者提供了增加轉換的機會。而另一方面,也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孕育新玩法的機會,另一項在App Store同樣上線時間不長的功能便能夠被我們利用起來,與CPP組合成為新的曝光方式——App內活動。
通過此前我們對CPP和App內活動的介紹分享,我們能夠發現,蘋果通過推出的這些新功能,為開發者在轉化上帶來了新的機會,CPP更加突出客制化,從圖片素材和宣傳文本上吸引新用戶,而App內活動則是從內容入手,打造有趣、新鮮的內容來增加和老用戶的粘性。然而在不同功能所帶來的優點之下,依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問題,在限制著開發者在產品曝光上的空間。
如同上文所說,CPP雖然能夠帶來多元化的客制化產品頁,能夠打通外部信息流渠道帶來一些新的創意思路。但不可否認的是,CPP也帶來了制作的壓力以及面對蘋果審核需要付出的時間和溝通成本。
App內活動方面,作為擁有獨立元數據的功能,App內活動也擁有獨立的推薦位,為產品帶來更多的曝光機會,也能夠增加產品與用戶的粘性。但與此同時,App內活動在沒有進行特別運營的情況下,僅會出現在老用戶搜索結果的自然排名中,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大部分開發者用App內活動來吸引新用戶的想法。并且在App內活動的設置中,也只允許開發者為其添加一張圖片素材當做活動的封面。
在為產品帶來轉化這命題之下,雖然不同的功能都有不同的問題,但是根據量江湖的觀察與總結,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功能設置的技巧來解決,從而實現無論新老用戶都能被覆蓋的效果,并且CPP和App內活動組合之下,在保證最大曝光面積的同時還能夠讓用戶接收到特定的內容,從曝光和內容上增加了轉化的幾率。
如何讓CPP能夠和App內活動進行組合,從而順利增加轉化的幾率,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確保兩項功能得到了正常的曝光。
從曝光面積的角度來看,如何能夠讓產品的曝光面積在搜索結果界面最大化,唯一的答案就是選擇能夠讓面積最大化的方法進行相互組合。
當用戶來到搜索界面,他們所看到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后續的行為,那么對于開發者來說,盡可能多地搶占曝光面積至關重要。在占領曝光面積之前,有一個必須的前提:維護品牌詞。
只有維護了品牌詞,才能夠確保從ASA的廣告位到自然排名第一位都是自己的產品,從而再用方法來擴大面積。因此我們現在假設開發者已經做好了品牌詞維護,從而方便后續的內容展開。
從ASA的角度上來看曝光面積,采用三張豎屏截圖的方式在搜索結果界面上能夠達到53%左右的占比,比采用橫向截圖的曝光面積會多出10%。
而在ASA廣告位之外,作為自然排名第一位,是否為產品添加了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觀察,在搜索結果頁面中,App內活動的曝光面積能夠比產品默認的豎圖截屏預覽多出18%,但在自然排名下,產品最終的曝光會根據是否添加活動在新老用戶群體中產生差別。
在此前蘋果的規則中,只有老用戶才能看到產品的App內活動,為了能夠讓app在自然排名的曝光面積覆蓋所有用戶,一個技巧便是將品牌詞置入App內活動的標題和副標題中,從而能夠在品牌詞搜索結果下得到曝光。
當我們成功地讓以上兩項功能能夠在所有用戶面前出現,就需要我們從內容入手,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組合”。
隨著ASA開始支持CPP,開發者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廣告組覆蓋的關鍵詞下匹配不同的圖片素材和宣傳文本。而App內活動與CPP的組合,能夠在品牌詞之下將產品的營銷內容和視覺體驗優化,從而達到更加吸引人的效果。
相比較CPP,App內活動對于用戶來說能夠展示出更多的信息,并且從內容上也更容易制造出吸引力,因此在提升轉化率這個目標上,我們需要以App內活動的設置為主,CPP作為輔助與之呼應。
面對同時可以在線多個活動的規則,通過在標題和副標題植入品牌詞的操作,開發者可以指定某個活動被所有搜索品牌詞的用戶看到,掌握內容輸出的主動權。
因此在設置活動之前,需要開發者對活動的內容進行策劃,決定有且僅有一個帶有品牌詞的活動內容,來盡可能地提升轉化,可以圍繞產品的賣點作為切入點,策劃出能夠吸引用戶的活動,例如一次福利活動,一次大版本更新等,并需要思考標題與活動內容結合的方式。
當確定了App內活動的內容,開發者便可以對品牌詞廣告組下的素材進行制作。根據App內活動的相關內容,我們可以著重考慮CPP前三張圖片素材的內容。區別于以往對于描述產品的默認素材,我們在CPP的圖片素材中可以在App內容活動的圖片素材的基礎上做出延展,一方面填補用戶在App內活動上得到的有限信息,另一方面拓寬用戶對產品的認知。
例如在游戲類app上,通過App內活動宣傳產品中的新人物、新功能,那么我們便可以在CPP的圖片素材中體現游戲的畫面、玩法等帶有賣點的要素,或是在App內活動已展示出的產品調性之上,利用圖片素材進行強調,形成ASA廣告與App內活動在內容上的互相呼應。
通過CPP與App內活動的組合,我們能夠總結出幾個優勢:
1、 在內容輸出上更有主動權,可以在搜索結果頁面決定給誰看什么;
2、 將曝光面積最大化,防止了在自然排名中老用戶被折疊的情況;
3、 從視覺效果上,能夠為用戶帶來具有統一性的視覺體驗,讓用戶的搜索結果界面更具整體性;
4、 品牌詞帶來了精準的用戶,讓他們能夠接收到開發者為之策劃的App內活動和CPP,增強了用戶對產品的認知以及興趣,最終提高轉化的幾率
目前,無論是CPP還是App內活動對大陸市場來說,都處于推進的階段。在不同的新功能加入后,伴隨著實踐者的增加,經驗的累積,相信App Store的流量市場未來會迎來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