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從祥
編輯/王小坤
一場有關全國大數據中心體系的工程設計正悄然布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個地方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這也是繼“西電東送”(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西氣東輸”(2000年2月批準啟動)、“南水北調”(2002年12月27日開工)之后的,又一項超級大工程。
與此前的傳統項目(水電煤)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東數西算”更像是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在算力水平發展層面的新基建。
那么,什么是“東數西算”?“東數西算”要如何構建?將利好哪些產業鏈?
“數”指數據,“算”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根據專業描述,“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旨在“加快推動數據中心向西部算力樞紐的大規模布局”,同時將“一些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布局”。
在如火如荼的數字時代下,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數據和算力成為新一輪的新焦點。浪潮信息與IDC發布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數據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或將分別增長3.3‰和1.8‰。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發展和提升算力,對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IC Photo
我們知道,數據中心耗電量大,長期居于我國用電量排名的頭部。根據最新國家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數據中心年耗電量為204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7%。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耗電量相當于燃燒了6000萬噸煤,排放1.6億噸的二氧化碳。而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在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的當下,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所帶來的成本,往往居高不下。
而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因此,為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數據中心的分布呈現東多西少的現狀,主要需求也都集中在東部地區(一二線城市)。中國數據中心大平臺數據顯示,北上廣三地數據中心約占全國份額的26%。更現實的是,東部核心地區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往往是供不應求,而西部地區卻供大于求。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必將平衡我國東西部數據中心及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快我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為數字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同時,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火力發電的碳排放量,也有利于我國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
數據中心是數據存儲和計算的中心,是數字經濟網絡的核心地帶。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算法、算力、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
如今,數字經濟已經全面滲透至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大到國家經濟發展,小到一個健康碼都離不開數字經濟和數據的支持。
而隨著5G技術應用的逐步實施以及隨之而來的速度提升,人們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這將推動現有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需求,并且將有更多的新數據中心建設在更靠近數據源頭的地方,以減少延遲。對應的,數據中心的需求增長量逐年增加。
在東數西算大工程的推進下,在西部建設數據中心、建立綠色發電設施等產業鏈,有利于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有專家分析,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稟賦存在差異的現實下,一次國家層面資源調配、優勢互補的大布局,用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于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西部協調發展新格局。
東數西算,從目前規劃來看,短期內利好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通信主干網、IDC數據中心、IT設備采購,將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獲益。中期看,云計算產業鏈、運營商、云廠商、信息安全將得到發展。長期而言,下游應用,超高清、自動駕駛、AR/VR等,將隨著數據中心建設的完善進一步發展。
圖片來源:IC Photo
而對于提供算力的企業,加快實現云網協同,提升算力服務的品質。降低網絡、電力等成本。規劃算力資源更有針對性,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而對于使用算力的企業有助于享受更為便捷,易用的算力服務。進一步降低上云用數成本,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對于云廠商巨頭來說,更像是加快了數據中心的軍備競賽。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已啟用了貴安數據中心,并且在貴安、烏蘭察布、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布局五大數據中心。阿里也在京津冀、成渝、烏蘭察布等樞紐布局數據中心集群,提升整體算力水平。騰訊也在貴州投產貴安七星災備數據中心,同時也在京津冀、長三角和成渝加緊布局。
目前每年我國數據中心需求500萬標準機架,按照每標準機架10-15萬元投資計算,每年總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7500億元,這又將是一個新的萬億級賽道。
東數西算自提出以來便吸引眾多熱議,在政策和資本的追逐下,東數西算相關概念股紛紛上漲。有權威機構和專家估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投資體量將達數千億元,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會達到1:8。截止2月28日,Wind東數西算指數顯示為17.49%。
賽道火熱下,更多的需要行業理性發展。多位接觸東數西算的內部人士告訴36氪,要警惕有人趁機蹭東數西算的熱點炒概念、哄抬股價甚至進行利益輸送。讓技術的回歸技術,讓產業的回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