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腹肌男最多的地方在哪?
答案是,@老鄉雞 企業官方小紅書賬號的收藏夾里。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現,那個正在沖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老鄉雞,在線下門店老老實實賣著雞肉,卻在互聯網上偷偷圍觀猛男肌肉!
在小紅書打開老鄉雞官方賬號的收藏夾,從體育生到健身男孩,各式各樣的花樣美男腹肌照應有盡有,被網友調侃是“大型抓雞現場”。
老鄉雞成了粉絲心中的“腹肌鑒賞師”,評判男生身材是否合格的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入圍老鄉雞的收藏夾。同時,網友們全網搜索,一旦發現新鮮的肉體,馬上@老鄉雞:“在?看看???”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不到一個月,老鄉雞因為小紅書賬號被限流,不得已關閉收藏夾,不能再和粉絲有“腹”共享,“老鄉雞的收藏夾”成了江湖上的一段傳說。
肌肉沒了,但愛好大膽,人設獨特的老鄉雞官方賬號已經進入到大眾視野。事實上,老鄉雞在互聯網上“作過的妖”,遠不只是看帥哥那么簡單。
在其他企業賬號還在中規中矩地發通知、打廣告、全網統一分發的時候,老鄉雞已經從“咯咯噠”中找到流量密碼,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個圍繞著“雞”的IP宇宙。
在老鄉雞的互聯網世界里,雞的種類不是按品種分的,而是按平臺分的。
小紅書上愛看帥哥的是“小紅雞”,皮皮蝦上負責搞笑的是“皮皮雞”,微博上整天咯咯噠的是“雞爪子”,知乎上的是“學習雞”,豆瓣上的是“戰豆雞”,B站上的是“BB雞”,微信上的是“雞寶寶”,抖音上還有一個長相酷似楊超越的“小雞靈”,董事長束從軒則是“養雞場場長”。
他們分工明確,性格鮮明,結合不同平臺特性打造賬號人設。
比如在小紅書,小紅雞在收藏猛男腹肌照之余,還會發拍照教程、分享減脂攻略;
皮皮雞則是“搞笑女”,用金箔紙給自己做金耳環、鑲金牙,用瓜子殼當美甲,分享自己的沙雕日常。
抖音官方賬號主播自稱“小雞靈”,以老鄉雞服務員的形象出現,走顏值主播路線,生起氣來連董事長都懟。
微博上的雞爪子,對待工作還是一如既往的敷衍,除了咯咯噠就是想下班,再不然就是在董事長面前打小報告,跟小紅雞、皮皮雞“爭寵”。
目前,老鄉雞的全網粉絲量約150萬,圍繞著品牌建設這一核心任務,IP矩陣里的“雞崽子”們在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上都留下過痕跡,且不斷有新成員加入,儼然形成了一個“雞宇宙”。
究其原因,運營人員之所以敢拿公司官方帳號搞怪整蠱,其實是束從軒的有意縱容。
有微博網友找他吐槽“你們家官方號沒一個正經的,你也不管管嗎?”束從軒回復,“眾所周知,我們家都是土雞,在網上更是散養的?!庇哪溨C,一語雙關。
“腹肌事件”中,小紅雞在聲明里寫道:“作為老鄉雞官方小紅書賬號的運營,公司也一直鼓勵我以閨蜜的姿態和大家相處,不必在意品牌包袱?!?/p>
拋開品牌包袱,在“大品牌”和“接地氣”之間形成反差,或許就是老鄉雞的流量密碼。
兩年前,老鄉雞200元預算的發布會爆紅出圈。在泥巴墻、紅綢話筒的農村復古風背景下,60后董事長束從軒說出“雞你太美”“把隔壁小孩都饞哭了”等網絡熱梗,毫不相關的幾大元素排列重組,打造了一場堪稱經典的營銷案例。
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老鄉雞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品牌傳播,讓自身品牌和年輕一代的網絡文化發生碰撞。
現在來看,這一策略已經初見成效。數據顯示,老鄉雞的全國直營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800家位于安徽省內,而早在兩年前,束從軒就已經高調宣布要進駐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但后續擴店進程緩慢。
而“雞宇宙”的出現則讓老鄉雞的門店還沒有占領市場的情況下,用營銷提高了品牌認知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在老鄉雞的賬號下,經常有粉絲表達對線下門店的期待,這部分就是互聯網帶給他們的“準客戶”。
“雞宇宙”背后,是越來越多掌握了流量密碼的藍V們。
相比于以往的刻板無趣,官方賬號們正在走下“神壇”,探索更多新奇有趣的宣傳方式,各自亮活,在整活區開啟軍備競賽。
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顏值藍V,通過美女主播跳宅舞吸引百萬播放,電信、移動、招商等機構逐漸內卷。女友舞、書記舞、兩只老虎愛跳舞……JK短裙搭配黑色長襪成了藍V主播的標配,國企官方賬號組團“下?!?,進軍二次元宅舞圈。
以佰草集為代表的演技派藍V,把直播間打造成了大型古裝劇現場,主播是皇后、妃子、丫鬟和嬤嬤,不時上演著“來人,掌嘴!”的戲碼,一邊宮斗一邊帶貨,成為品牌帶貨屆的一匹黑馬。
另外,還有一批以個人魅力吸引粉絲的偶像派藍V,比如“反詐警官老陳”,背后代表的是他所在的打擊治理電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通過他個人的形象出鏡宣傳國家反詐中心APP走紅網絡,直播PK的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了3800萬。同類型的藍V主播還有抖音安全中心的“梅樓封”等等。
宅舞、宮斗劇、腹肌男、搞笑女……官方賬號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只為投年輕人所好。就像是《圈層效應》中提到的:“面對群體的強勢崛起,只有理解消費力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靠攏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會成功?!?/p>
敢于突破創新縱然值得鼓勵,但究其根本,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營銷只是錦上添花,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產品和服務上。能做出拉攏消費者的好產品,比做一場好營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