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一章所講,創業公司想要快速發展,資金的供給往往至關重要。在現代企業經營實踐過程中,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資金可以說是企業運行的“血液”,而融資則是當下每個企業必須重點思考的內容。因為融資的目的是為更好的加強企業的資金儲備,加大投資力度,才能進一步更好地經營企業。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需求,選擇符合自己實際要求和利益的融資方式。當選擇好合適的融資方式以后,也就需要企業注意融資的一些特定的要素。只有把握好這些要素,才能有利于順利的完成對企業的融資。那么什么樣的創業公司更能夠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餅”是否夠大,幾乎是所有投資者都會關注的問題,也是創業者們能否更加容易獲得投資的關鍵問題。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或資金方首先就會看的就是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規模是否足夠大、市場容量的天花板是否足夠高。一般來說,最差也是百億級的市場起步。而相對理想的市場一般是要達到千億級別。只有這張“餅”足夠大,利益足夠多,才能讓更多的人吃到“餅”,才能讓大部分人吃到滿足的“餅”。
如果我們將市場看作水域,將企業視作魚類,小的市場規模就如同一片小池塘,流入池塘的大部分也都是潺潺的細流,也就是稀少的資金鏈。那么在這樣的環境里,生存的大都是小魚小蝦,池塘越小,生態的競爭就越激烈,生存的可能性就越低。即使存活下來,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長為可觀的大魚,那么資本是否有耐心等待你的成長就成了問題。如果投資者失去了耐心,從源頭斬斷了投資,這個池塘也就成了一潭死水。所以投資者一般都不愿意選擇這樣的小規模池塘。如果一個項目只有3個億、5個億這樣的市場規模,對于早期的投資者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對于他們來說,是很難取得像50倍甚至百倍的投資回報。畢竟在這個池塘里養的最大的魚,最多也就是這個池子的大小。這還是理想情況,更別提你還不能保證你能成為這個池子里最大的魚。
投資者們更傾向于大的市場規模,就如同汪洋大海一樣,不僅是空間大,魚大,魚的細分種類、整體數量都還更多。雖然在這樣的大規模市場里,競爭者更多,但是細分賽道多,并且成長的上限也高。如果能憑借特殊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本身的高質量產品或服務,以及行業壁壘及護城河深度,成功占據極大的市場占有率,自然也就會更受資本的青睞。融資的難度也就會相應的降低。
除此之外,投資者更喜歡市場規模大的行業的原因是,只有市場規模足夠大,企業才能做到上市,投資者也才能有機會讓投資者通過在上市時退出獲得比一般退出更高的利益。一般退出是指投資并購以及回購。如果是投資并購,是指公司被其他企業進行投資或者收購,而投資者將股權賣給相應公司。至于回購,是指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或者高管團隊,將從投資者的手中的買回其持有的相應股份。無論是投資并購還是回購,通常回報都是不如上市。而無論在哪里上市,都是規模越大才越有可能性。
所以,只有當你的公司或者企業所處的行業市場規模天花板高的情況下,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關注。
正如上面所說,市場規模越大,企業成長的天花板越高,那么此時要花多長時間成長成“大魚”將會是投資者們更加關注的重點。如果說,市場潛力如此巨大的情況下,你的公司僅僅是速度緩慢的成長,那么你就會注定被其他增速更高的企業反超。到最后,別人會比你更快速的長成市場里的“大魚”,不是蠶食掉所有的大餅,你將會“餓死”沒得吃;要不然就是“大魚”連帶著你一起吞并。所以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虎口奪食,快速成長才能存活。
而投資者們自然也就會更關注增長力更強的這類企業。如果一個企業具有爆發性的增長能力、指數級的成長能力,才能更容易吸引到資本的注入。尤其是越早期的項目,風險投資者對于增長的速度越有要求。因為早期的風險項目投資者一般都會有回報周期的要求,一般是在7年左右。如果這樣的初創企業發展的比較緩慢,沒有跨越式的增長趨勢,就沒有辦法滿足風險投資基金周期要求,獲得投資的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了。
除了同行業內的資本競爭之外,實際上,在不同行業間也存在著對投資者資本的爭奪。畢竟,資本其實也是有限的。無論是投資者的數量,還是其持有的資本金額,都是有限的。那么創業公司或企業競爭就不僅是發生在同行業間了。單看兩個企業,如果成長力相同,但是投資者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行業也在成長、行業的上下游也在成長的企業將會更加矚目。水漲船高也就是這樣的道理。
那么相反的,沒有增長力可以體現為創業項目的經營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不能長久持續地盈利。這就主要是受到自身能力的影響。包括:盈利模式的落后,產品/服務質量的劣勢,更新迭代緩慢、創意不足等等。以殺毒軟件為例,當360殺毒軟件以“免費”之姿殺入市場后,其“免費”的盈利模式徹底擊垮了其他殺毒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