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在創新熱潮下,不少資本帶著科學家們,用實際行動“助力”創新。
一份20多頁的PPT,幾個光鮮的海歸博士,一張唬人的產品管線圖,一個個to vc的項目一路開掛,不斷巨額融資,然后憑借“創新藥”身份成功上市,走向人生巔峰……
投資者之所以相信能成,大多是出于對海歸博士的信任。從理論角度出發,“專家”的研發成功率,或許值得信賴。
對于一家創新藥公司來說,履歷光鮮的核心團隊,自然是一個加分項,但也僅僅是一個加分項。
畢竟,對于創新藥研發來說,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誰也無法違背這一客觀規律。
參考美股市場,大咖創業公司最終卻深陷窘境的例子并不少。令人感慨生物制藥研發之難,創業之艱辛。
如今,帕金森治療藥物頭部研發公司Yumanity也宣布裁員60%,為的是活下去。
/ 01/
上市不到一年半,股價蒸發90%
2月17日,借殼上市1年之后,Yumanity迎來了最艱難時刻。
當日,Yumanity宣布,將會在2022年第一季度裁員約60%。裁員的目的不言而喻:節省開支,保留更多可能。更多的可能,指的是被借殼,或者被并購。
之所以走到今天這種地步,主要是因為Yumanity的新藥研發前景不容樂觀。其核心產品是YTX-7739,這是一款治療帕金森癥的SCD(一種催化不飽和脂肪酸生成的酶)抑制劑。
說到帕金森癥,我們應該都不會陌生,這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的運動障礙。該病一直被認為是由大腦中負責運動控制的大腦區域中神經細胞或神經元的死亡而發生。
不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神經元的死亡,目前仍不清楚,也因此誕生了許多假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假說是,α-突觸核蛋白沉淀。
帕金森氏癥的一個主要病理特征是α-突觸核蛋白沉淀,其也被認為是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而SCD,正是作為減輕α-突觸核蛋白介導的神經退行性變的潛在上游靶標。在臨床前模型中,抑制SCD似乎可以提高神經元存活率。因此,SCD抑制劑也是Yumanity等部分藥企的攻堅對象。
臨床前數據顯示,YTX-7739可將SCD抑制的生物標志物,脂肪酸去飽和指數(FA-DI)降低約20%-40%。
遺憾的是,1b期卻翻車了。去年11月10日,Yumanity公布的YTX-7739藥物1b期臨床結果顯示:各組別的FA-DI數值下降,沒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結果公布當天,Yumanity股價大跌33.37%,股價由此開始漫漫熊途,至今跌幅接近90%。
證據有限的臨床數據,也導致FDA的“監管”。FDA雖然沒有完全叫停YTX-7739臨床實驗,但只允許其針對單劑量進行針對性研究,此前開展的多劑量給藥方案被叫停。
雖然Yumanity沒有詳細說明被叫停原因,但參考其不久前發布的1b期臨床結果來看,相信也不難猜測。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Yumanity表示其現金為4350萬美元,并在財報中預計其現金將持續不到12個月。
距離去年三季度末,已經過去了5個月,Yumanity的壓力可顯而知。
/ 02/
高開低走背后,大咖也躲不過客觀規律
Yumanity的發展歷程,充分詮釋了“高開低走”一詞。
2014年,在原Onyx CEO Tony Coles和麻省理工學院Susan Lindquist教授等人的組建下,Yumanity正式成立。成立伊始,公司只有5個員工,其中3個研究人員都來自Lindquist教授的實驗室。
Yumanity的創始團隊相當豪華。2013年8月,在創立Yumanity前一年,Tony Coles原來的公司Onyx,被安進以10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除了安進,當時盯上Onyx的還有輝瑞、諾華、阿斯利康等巨頭。這也充分說明了Onyx的潛在價值,以及Tony Coles的實力。
Susan Lindquist教授則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教授、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前所長、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還曾因為對大腦蛋白質折疊研究的杰出貢獻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Lindquist教授為Yumanity帶來了麻省理工學院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授權的酵母篩選體系技術平臺。
這一平臺能夠發現中樞神經疾病靶點,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高難度,并且尚未有確切療效藥物的潛力創新藥。YTX-7739正是基于該平臺誕生的產物。
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爾癥藥物開發的失敗率極高,號稱藥物研發“天坑”,Yumanity“不怕死”的舉動加上獨特的技術平臺,自然引人注目。
2015年,Yumanity當選fiercebiotech發起的評選FiercePharma 15名單,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一時間風光無限。
全球頂尖藥企如賽諾菲、百健、和默沙東等也對Yumanity青睞有佳。2020年6月,僅僅憑借臨床前數據,默沙東便選擇斥資5億美元,與Yumanity一起開發肌萎縮性側束硬化癥創新藥和額顳葉癡呆創新藥。這標志著,這家初創公司第一次被認可。
完成這筆交易后,Yumanity也在2020年底借殼Proteostasis Therapeutics登陸美股市場。完成借殼后,Yumanity最高市值一度增長至2億美金。
而彼時,Yumanity還僅有YTX-7739一款創新藥處于臨床一期階段,其它在研管線均處于臨床前階段。從這個角度來說,資本市場對Yumanity期待極高。
遺憾的是,1b期臨床沒有統計學意義,FDA也已叫停YTX-7739的多劑量給藥臨床實驗,這成為壓倒Yumanity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股價持續大跌,目前市值僅剩1329萬美金。
某種程度上,Yumanity的失敗,也實屬正常。
其實,Yumanity的創建模式,是海外許多科學家采用的通用模式。這些成功的科學家利用各自試驗過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的創業者聯手打造潛力公司,再兜售給大公司。
根據福布斯報道,Lindquist教授之前有過成功經歷,以前述技術為基礎成立了一個叫FoldRx的生物技術公司,于2010年成功被輝瑞收購。
只能說,這次不太走運。沒辦法,失敗率高,是新藥研發的最大痛點。哪怕是之前有過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