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你最近吃瓜了嗎?
可不只是瓜田里犯了錯,最近科普圈的神仙打架,也是讓網(wǎng)友直呼:
大佬打架,我瘋狂撿漏。
怎么肥事?
事情還要從一道“簡單”物理題說起:
假設存在一個巨型電路,其中一個電源、一個開關、一個理想燈泡(一有電流就能亮的那種),通過2根30萬公里長的導線連接,燈泡和開關之間僅相隔1m的距離,就像這樣:
△圖源:真理元素
那么你覺得,在按下開關之后,燈泡多久能亮起來?
A. 0.5s
B. 1s
C. 2s
D. 1/c s
E. 以上全錯
在YouTube上擁有千萬級粉絲的科普大佬“真理元素”(Veritasium)給出的答案是:D。
甚至還說:教科書里的相關說法都是錯的。
是不是有些不理解了?
這不,這個答案加上題目“有關電學的一個巨大誤解”,那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另一位電子工程師大佬——(伊朗唐馬儒)ElectroBOOM下場一通狂錘:
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啊。
李永樂老師也連出兩個視頻探討這一問題。
甚至還有Youtube博主真的買了1000米電線做實驗……
大佬們究竟產(chǎn)生了怎樣的分歧?又是如何聯(lián)手貢獻了一場物理科普盛宴,讓全球數(shù)百萬網(wǎng)友嗨到飛起?
咱們就順著這根藤,一起來摸瓜。
我們先來看看,真理元素為什么會得出1/c這樣一個反常識的答案:
因為電場的傳播并不沿著導線。
實際上,在這個30萬公里長的電路中,燈泡多長時間會被點亮,涉及的是電磁場能量如何傳遞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電荷周圍會形成電場,比如一個電池,在它的外部,電場就從正電荷所在的正極指向負電荷所在的負極。
電流周圍則會產(chǎn)生磁場,其方向通過右手定則得出:大拇指指向電流方向,剩余四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
而電磁波,也就是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
電磁場的傳播方向是這樣定義的:
也就是說,根據(jù)右手螺旋定則,右手四指指向電場方向,然后往磁場方向握拳,大拇指的方向就是電磁場能量的傳播方向。
這也就是所謂的坡印廷矢量的方向。
而電路中的能量也就是電能正是通過電磁場進行傳遞,并非通過電流。
那我們計算電池的坡印廷矢量方向,就可以得出下面這樣一張圖。
它的電磁波(黃線)往四周散發(fā),也就是把能量以自己為中心發(fā)送到場中(其速度為3x108m/s)。
當然,前提是電池通電,通電才會有電場、磁場。
基于這個原理,真理元素就得出了這么一個答案:
燈泡和電源只距離1米遠,電源向四周散發(fā)的電磁波能直接“輻射”到電燈泡,那么只需用距離除以光速(即1/c)就能得出燈泡被亮點所需的時間。
當然,假設導線的電阻為0。
此結論一出,網(wǎng)友們的爭論直接掀翻了評論區(qū)。
連“伊朗唐馬儒”ElectroBOOM、EEVBlog、李永樂老師等一眾大V都被吸引而來,一時各路科普視頻齊發(fā),讓人目不暇接。
核心的爭論點,我們總結如下。
問題1:這個燈泡怎樣算亮呢?
燈泡即使真的可以在1/c時間直接接收到電源產(chǎn)生的電磁場,但那點能量根本遠遠不夠點亮燈泡啊——雖然一開始就假設這是個理想燈泡,但它也太理想了。
“伊朗唐馬儒”ElectroBOOM則直接“嘲諷”:有點電流就能亮?如果這樣的話那它永遠也不會滅。
問題2:通電瞬間,燈泡處的坡印廷矢量怎么算?此時它附近的導線內電場還沒有形成呢。
問題3:我們把開關放在離電源很遠的地方,電源還是離燈泡很近,那我們開合開關的時候燈泡怎么立刻知道?如果照1/c這個結論,豈不是導線一接電源,燈泡就亮了?
那豈不是可以實現(xiàn)超光速通信了?
李永樂老師也直接在視頻中分析指出:
第一,該結論忽略了導線。導線是電磁波的波導,它可以讓往電源往四周散發(fā)的電磁波具有方向性。意思電源的電磁波還是需要通過導線引導來傳輸。
而只有離導線非常近的地方才會有電磁波,1米的距離顯然已經(jīng)檢測不到什么電磁波了,根本沒法點亮燈泡。
關于這點,ElectroBOOM也抓狂地亮出數(shù)據(jù):離導線10cm的磁場,磁感應強度可只有1毫米處的1%!
△圖源:ElectroBOOM
第二,該結論沒有考慮開關按下時會形成的暫態(tài)電流。
第三,暫態(tài)電流導致電荷重新分布,然后才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電流和電磁場;在這之后,電源的能量才真正到達燈泡。
好了,理論掰扯完畢,是時候上真實實驗結果了。
沒錯,這場大論戰(zhàn)中,還真有神仙下場,整了個大活。
材料學博士Brian Haidet購買了1000米長的電線,按照真理元素視頻所述,布置了如下實驗場景:
△圖源:AlphaPhoenix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真理元素視頻中提到的“一有電流通過就會亮”的理想燈泡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在用電器一端,Haidet安裝的其實是電阻器,并接入了一臺示波器來捕捉電流。
另外在開關的設置上,為了盡可能避免干擾,Haidet選擇的是電子開關而非機械開關。
接下來,就是見證結果的時刻:
△白線相當于是“燈泡”兩端的電壓差
大概在1.6微秒時,“燈泡”處開始有穩(wěn)態(tài)電流通過。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能量仍然是沿著導線跑完了約500m的距離,然后才點亮了燈泡。
不過,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在開關閉合之后,燈泡兩側確實立即產(chǎn)生了感應電動勢。經(jīng)過計算,由此產(chǎn)生的電流(0.2μA)和穩(wěn)態(tài)電流(1.7mA)之間存在數(shù)量級的差異。
這是因為開關閉合瞬間,開關處產(chǎn)生了一個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會向外輻射電磁波,當平行的另一側導線捕捉到這種變化,就會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
Haidet的另一個實驗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在剪斷導線之后,他再次按下了開關,示波器捕捉到的信號如白線所示:
在最初的1.6微秒里,示波器圖像與電線連通時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在1.6微秒之后,電子們終于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
那么,回到最初的問題,答案到底是多少呢?
也許你早已知道答案:最快需要1秒。
按照理想燈泡的前提,在暫態(tài)電流剛剛到達燈泡的時候,燈泡就被點亮,此時電磁場能量以3x108m/s的速度沿著30萬公里的導線抵達,耗時1秒。
對,電能依然通過電磁場傳輸,而導線在這中起著引導電磁波前進的作用。
現(xiàn)在再來看,一場大論戰(zhàn)的起因,其實就是在討論電能如何傳輸?shù)膯栴}。
真理元素此番受到“翻車”質疑,主要還是問題設定不太合理。
就有網(wǎng)友表示,要討論電磁場傳播的速度和方向,30萬公里長的導線這個設定多少有點奇怪……
在非常奇怪的“理想燈泡”前提下,又拿1/c時的極其微弱的電磁場能量來點亮燈泡,容易產(chǎn)生誤解。
也有網(wǎng)友認為:理想條件下真理元素是對的,只是討論瞬態(tài)響應而忽視穩(wěn)態(tài)過程,對于不具備相關知識的人來說有誤導性。
ElectroBOOM本人也說,雖然真理元素在技術上出了些岔子,但他提出的這個問題確實啟發(fā)了大家更好地理解電磁波。
總的來說,這樣的神仙打架,還是看得網(wǎng)友非常過癮,甚至想多來幾次。
還有網(wǎng)友直接表示:
希望大佬天天對線,我天天過年。
那么,你對這場論戰(zhàn)又怎么看?
最后,提一個小小的巧合:2016年就已經(jīng)有網(wǎng)友在知乎上提出了類似問題——
正如網(wǎng)友所說:兄弟,你的問題火了。(手動狗頭)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Q4y1e7Lu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y1q71Z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rhk5OjBP8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rhk5OjBP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豐色 魚羊,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