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和12月6日,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緯鋰能”,300014.SZ)的實控人和高管配偶接連鬧出短線交易“烏龍”。其中,公司實控人稱在減持過程中“誤操作”造成了短線交易,直接終止了其減持計劃。
近年來,億緯鋰能前十大股東頻現減持,同時公司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計劃。12月11日,億緯鋰能擬通過對子公司增資擴股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由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子公司股權。消息一出,市場上開始出現關于億緯鋰能拆分子公司上市的傳聞。
作為鋰電領軍企業之一,億緯鋰能的營業收入逐年大漲,在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上的產能持續放量。同時,公司多業務齊頭并進,涉及多個熱門板塊。
12月11日,億緯鋰能發布的《關于子公司實施增資擴股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顯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下稱“億緯動力”)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主要為億緯鋰能和億緯動力在動力電池板塊的相關人員,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億緯動力的股權,共計投資金額2億元,持股2%。
同時,億緯鋰能的實際控制人駱錦紅及其子女共計對億緯動力增資620萬元,持股0.06%。增資擴股之后,億緯鋰能持有億緯動力的股份比例從100%變更為97.94%。
根據公告,此次億緯動力增資擴股前的估值為94.8億元,參考前一次荊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荊門高新”)退出時的估值,即以13.51元/注冊資本的價格對億緯動力進行增資。
早在2021年1月,億緯動力向荊門高新支付9.6億元收購10.11%的股份。但是,此估值依據的是億緯動力2020年3月31日評估的全部權益價值。時隔一年多,億緯鋰能對億緯動力的估值并未發生較大變動。
資料顯示,億緯動力是億緯鋰能的核心子公司,負責公司三元方形、三元圓柱、磷酸鐵鋰等電池的生產,2021年已建成并投產三大工廠,同時公司擬投資24.5億元建設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的項目。
2021年前三季度,億緯動力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在億緯鋰能的營收中占比20.3%,凈利潤虧損0.8億元。從往年數據看,2019年、2020年億緯動力的營收在億緯鋰能的營收中占比31.6%和39.8%。
有市場觀點認為,此次股權激勵估值較低且背后的退出機制不明,億緯鋰能或有分拆億緯動力獨立上市的打算。由于億緯動力關系億緯鋰能的核心業務,如果億緯動力被成功分拆上市,則可能不利于億緯鋰能的相關股東利益。
億緯鋰能對此回應稱,億緯動力引入員工持股平臺,是為穩定優化億緯動力治理結構,不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但是,公司并未對億緯動力分拆上市的傳聞做出直接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熱衷”于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公司在2011年、2017年和2021年通過發行限制性股票進行了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分別占總股本的2.4%、4.7%和0.9%。最近,2021年的第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剛于12月3日以76元/股的價格向1634名激勵對象授予1757萬股。
此外,從2015年到2021年,億緯鋰能共計在七年內實施了八期員工持股計劃。第八期的員工持股計劃于2021年7月12日向279名員工進行授予,以72.97元/股的價格過戶55.8萬股。
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的同時,億緯鋰能的實控人和高管配偶卻先后在二級市場發生短線交易。2021年12月17日億緯鋰能公告顯示,公司高管李沐芬的配偶于11月19日買入2700股,于12月16日賣出20000股,發生短線交易,所得收益1.94萬元已全部上繳公司。
恰巧的是,12月6日,公司實控人駱錦紅在減持股份的同時買入20000股,也構成短線交易,并按規定終止了原本的減持計劃。根據原減持計劃,駱錦紅因項目資金需求計劃自2021年6月8日至2021年12月7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8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5%。
關于此次短線交易,駱錦紅稱是在實施減持過程中因“誤操作”而買入股份,不具有主觀故意。公司方面也表示,此失誤的操作不存在因獲悉內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況,也不存在利用短線交易謀求利益的目的。
此次交易后,駱錦紅合計減持5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7%,減持后仍直接和間接持股共計17%。按成交均價的141.5元/股粗略計算,共計減持金額7.2億元。如果未因短線交易終止減持,駱錦紅則會按原計劃套現約25億元。
從公司股權結構上看,減持后駱錦紅和劉金成夫婦仍為公司實控人,共持有公司35.7%的股份。駱錦紅直到12月6日才進行減持操作,在其計劃減持期間,公司的收盤價從6月8日的97.7元/股增至12月7日134.9元/股。截至12月27日,億緯鋰能的收盤價是118.5元/股,總市值2349億元,市盈率(TTM)77倍。
值得注意的是,億緯鋰能的前十大股東出現多次減持動作。2021年前三季度,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型基金和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型基金共減持620萬股。2020年,匯安基金和劉金成等4位前十大股東共減持1979萬股。并且在2019年,駱錦紅和劉建華共減持981萬股。《投資者網》就股東減持情況聯系億緯鋰能,公司并未回應。
億緯鋰能目前以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位居行業前列,在消費電池領域,公司以生產鋰原電池、小型鋰離子電池、圓柱電池為主。在動力電池領域,公司業務包括方形鐵鋰電池、三元軟包電池、模組和電池系統。投資者調研活動信息顯示,億緯鋰能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中,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分別實現收入46.9億元和67.5億元,占比41%和59%。
從財報數據看,億緯鋰能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呈持續增長的態勢。2021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114%;歸母凈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134%,業績增長主要由于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軟包電池等動力產品的產能持續釋放。
但是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環比下降近2個百分點,為23.7%。而目前億緯鋰能也在向上游拓展業務,與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原材料端和鎳、鈷、鋰等資源端的相關公司合作。
實際上,億緯鋰能在動力電池市場中的市占率并不太高。根據申萬宏源數據,2021年前11月,億緯鋰能的裝機量在國內市場中排名第七位,累計裝機量2.59GWh,占2%的市場份額。
不過,公司正向多元化發展,還涉及TWS耳機、電子煙、鹽湖提鋰和4680電池等多個熱門板塊,整體盈利能力強勁。
TWS耳機方面,億緯鋰能自主研發扣式電池,與小米、三星等達成合作。但是,億緯鋰能與電池生產商VARTA在專利問題上發生糾紛。2021年10月22日,億緯鋰能發布的《關于VARTA對專利訴訟表述不當的聲明》否認了“VARTA與三星就使用億緯鋰能侵權電池達成和解”的說法。此前,VARTA就電池專利糾紛起訴億緯鋰能,隨后撤回訴訟。
電子煙方面,億緯鋰能持有電子煙生產商思摩爾國際32%的股權,已在今年上半年獲得超9億元的投資收益。在鹽湖提鋰領域,億緯鋰能與金昆侖鋰業有限公司合資設立金海鋰業(青海)有限公司,-預計分期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項目。
此外,自從特斯拉在2020年9月提出成本更低的4680電池構想后,目前億緯鋰能稱已擁有成熟的4680電池相關技術,并規劃在荊門高新區投資建設20GWh乘用車用大圓柱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
國信證券認為,億緯鋰能的多業務進入放量加速期,持續看好公司的消費電池與動力電池業務協同發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者網”(ID:touzizhebao),作者:彭寶萱,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