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DF(全球糖尿病聯盟)測算,2021年中國與糖尿病有關的衛生支出總額達1653億美元,給家庭和醫?;饚沓林刎摀?。即便如此,國內仍有超九成患者的血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病,糖尿病的病程管理中存在著“五架馬車”:運動、飲食、教育、監測、藥物,其中血糖監測至關重要。
在北京市亦莊區一處占地萬平的工業園區里,血糖監測企業華益精點相繼開發了智能血糖儀、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統、“糖管家”院外管理系統等產品,可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全病程閉環管理。
據了解,華益精點目前已經簽約合作的醫院超過1200家,其中包括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京阜外醫院、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頭部三甲醫院。商業模式上采取“信息化設備/系統+封閉式耗材”,疫情期間,華益年營收增長率80%,并于今年實現盈利。
【產品與軟件系統】
“醫院內血糖監測直接影響著醫生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因此對精度要求更高。此前,這塊市場一直被羅氏、強生、雅培和拜耳四巨頭壟斷,”華益精點聯合創始人張偉介紹。
但傳統血糖監測儀缺乏數據分析、管理的功能,華益推出的GLUPAD臨床智能血糖儀在保證精度的基礎上,增加了數據通訊功能,能夠實時聯網傳輸數據、與醫院HIS,LIS等系統互通。“拿手機類比,就像從功能機升級為智能機?!?/p>
企業供圖
醫院內,每日有大量的住院患者需檢測血糖,護士的任務量相當繁重。很多醫院目前仍采用一對一的傳統血糖儀,檢測后人工手抄血糖值,再錄入信息系統供醫生參考。過程中不僅存在信息延遲問題,且容易出錯。智能血糖儀則可以直接對接血糖醫囑,“如醫生下達醫囑:某床位的病人需在哪幾個時間點測血糖,醫囑將直接顯示在血糖儀上,檢測后數據也會實時上傳到血糖管理系統。”由此,可減少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華益精點新一代智能血糖儀的CPU提升到4核,運算能力和精準度得以提高;并升級了Q-test算法,以提升異常信號辨識度,提示操作異常行為:如酒精未干、血未吸滿、二次進樣等,減少操作帶來的誤差。
在華益創始團隊看來,GLUPAD的本地化設計更符合中國醫院科室業務流程,是產品能保持醫院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張偉舉例道,比如歐美醫院往往沒有大規模的內分泌科室;而中國醫院內分泌科經常是幾十張病床,甚至還要加床,這就要求一臺血糖儀可以記錄多個病例的多個數據。
血糖監測數據分析,企業供圖
【團隊與商業化】
華益精點創立于2011年,目前團隊已有400余人,研發人員占比超過20%,創始團隊在醫療器械領域經驗豐富。創始人/CEO趙廣宇是正高級工程師、國家“萬人計劃”創新創業人才,曾任GE醫療X光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聯合創始人張偉曾任美國TYCO醫療中國區商業發展部總監、中國醫藥教育學會內分泌與代謝專委會委員,對醫療器械的技術研發、臨床應用場景和代理模式有深入理解。
醫療設備在應用過程中,必須配套使用的耗材稱為封閉式耗材,隨著設備入院,配套耗材的使用量也會持續增長。這意味著:今年12月的封閉式耗材用量是來年的業績基底,新入院設備帶來的配套耗材用量皆為增量業務。而智能血糖儀的試紙,正是這樣一種封閉式耗材。
銷售渠道方面,華益精點與國內數百家代理商建立合作,營銷服務團隊觸及全國。公司創始人趙廣宇表示,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不斷優化生產工藝,落實質量管理體系,差異化滿足客戶需求。接下來,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供貨需求,華益將引入戰略投資,進一步擴大產能。
基于院內血糖監測的場景,華益精點正在拓展院外的糖尿病管理,開發了院外智能血糖儀、華益糖管家APP,將院內糖尿病患者轉化為院外用戶;同時聚攏醫生資源,通過醫患間的遠程問診與隨訪,進一步提高患者血糖達標率。
據《中國糖尿病數字化管理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里,僅24.2%的患者每周血糖監測的次數達到7次以上,血糖監測的依從性不盡人意。院內、院外聯通的糖尿病全病程管理,還存在可觀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