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東北就成了朋友圈里人人向往的圣地。
暖氣,熱炕,凍梨,糖葫蘆,打雪仗,潑水成冰……誘人的北國風光,讓不少南方人發出靈魂質問:
“怎么才能擁有一個東北朋友!”
其實,只需要懂得一種美食,就能走進東北老鐵的精神世界,讓他們覺得你這人能處。
黃桃罐頭。
一個東北人,就算從南走到北,從白走到黑,即便看過極光出現的村落,見過有人深夜放煙火……
但只需要一罐黃桃罐頭,就足以喚起他們最本真的回憶,叫醒沉睡許久的思鄉情。
黃桃罐頭,堪稱東北美食中的神秘符號。
就算沒上餐桌,每個人的味蕾上,都停留著有關它的傳說。
每個被東北老鐵盛情款待過的人,都會得到一次生猛卻迷惑的體驗:
“桌上有12個菜,11葷,1素。”
唯一的素菜,就是黃桃罐頭。
萬赤橙綠青藍紫中一點黃/圖源微博@發言青年
外地人看來,黃桃罐頭怎么看都屬于餐后水果,卻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豬蹄、排骨和大鵝中間,讓人摸不著頭腦之余,生出幾分敬畏和惶恐。
難怪,有跟著東北男友回去見家長的女生,會戰戰兢兢發帖詢問,生怕自己誤讀了這甜蜜的暗語:
“第一次來男友家,席上有個黃桃罐頭,看看這席面,到底是同意不同意?”
東北網友們艷羨的回復,則明明白白揭示了黃桃罐頭在東北餐桌上的地位:
東北最高禮儀,抱拳了鐵子
“可以了,老兩口就差把自己燉了。”“我二大爺走的時候都沒這待遇。”
“上罐頭的意思,就是已經把能做的菜都做了,還是覺得不夠,只能上罐頭了。”
在最火熱的燒烤攤上旋兒(四聲)完幾箱啤酒,到紅浪漫洗浴中心一條龍桑拿搓澡,只是流于表面的禮數。
真正的最高禮節,是餐桌上那一抹閃著光澤的甜蜜明黃色。
“酒喝不掉、肉吃不完都可以剩下 ,但那盆黃桃罐頭必須吃完。”
作為東北餐桌法則里的金字塔尖,待客、送禮、年夜飯這樣的重要場合,自然離不開黃桃罐頭的鎮場。
而平時約三五好友吃自助、燒烤,任何稍顯隆重的一餐,黃桃罐頭也是心照不宣的必選項。
就算身邊坐著的只是拼桌的過客,一旦有了黃桃罐頭的加持,也會立馬散發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讓人想要當場“桃”園結義。
黃桃罐頭,不只是獨屬于東北人的餐桌智慧, 也早已滲進了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在東北,黃桃罐頭是人們公認最神奇的圣物,擁有包治百病的功效,堪稱“東北人參果”。
網上搜索關于“黃桃罐頭”加任何小病小災,基本上就是一本讓華佗慚愧、讓扁鵲自卑的現代醫學奇跡簡史。
“從小到大的感冒發燒都是吃了黃桃罐頭痊愈的,我一直以為罐頭是到醫院掛號才能開的。”
這種科學無法解釋的醫學療效,甚至打敗了人參、海參、冬蟲夏草,在東北這片土地上百試百靈,成為一條毋庸置疑的圣律:
生活不順,就吃黃桃罐頭。
電視劇《東北一家人》里,黃桃罐頭還擁有了通天徹地的本領:
牛小偉為了賺錢,編了個謠言,說今年鬼節,是 閻王爺的母親逝世一萬周年,閻王爺必須往回招點人。
做女兒的必須送黃桃罐頭給母親,才能“逃”過一劫。
結果,他手里的黃桃罐頭,立刻被搶購一空。
可以說,黃桃罐頭串聯起了獨屬于東北人的集體記憶,成為了這片黑土地上一抹稀有的明亮色調。
生病吃一罐,好得快;心情差吃一罐,瞬間幸福地冒泡。
甚至光是看到裝過黃桃的空玻璃罐子,心里就生出種莫名的踏實感。
一言以蔽之:在東北,你永遠可以相信黃桃罐頭。
有人把罐頭的發明,稱為改變了世界飲食方式的偉大壯舉。
原本只是戰時的無奈之舉,解決士兵吃不上新鮮蔬果的問題,卻在和平年代,完成了一次身份躍遷。
起初罐頭出現在中國,因為工藝制造成本高,屬于昂貴的消費品。
上世紀三十年代,摩登最前沿的上海灘,毛腳女婿上門要拎的禮品里,罐頭和茄力克香煙、進口火腿、咖啡并列,都是最稀罕緊俏的商品。
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梅林罐頭食品總廠/上海檔案信息網
另一邊,遼寧大連,是聞名遐邇的黃桃產地。
光聽黃桃的品種,就讓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黃露”、“豐黃”、“露香”、“橙香”、“橙艷”……
黃桃不易儲存,但好在有罐頭技術的加持,就有了軟中帶韌、酸少甜多的黃桃罐頭。
這份經過排氣、殺菌、冷卻后被玻璃容器封存起來的亮黃色果肉,為常年被肉食和碳水霸占的北方餐桌,帶來一絲清爽。
更讓原本單調乏味的冬日餐桌,多了一份來自夏日的甜蜜。
“小時候生病我爸去買藥,遠遠聽到叮鈴咣啷玻璃瓶撞擊的聲音,就知道黃桃罐頭來拯救我了。”
在原教旨主義的愛好者心中,黃桃罐頭必須是玻璃瓶,還有對牌子的要求。
“看到瓶子上印著‘真心’兩個字,就說明對方是用了真心。”
“坐標遼寧丹東,以為大家都是吃廣天罐頭長大的,感覺它比新鮮水果都好吃。”
不管是什么牌子,當黃桃在口腔里爆開的霎那,體驗到的是一樣的滿足和幸福。
前提是,你得先順利打開罐頭蓋子。
作為橫亙在你與美食之間最后一道鴻溝,商家早就懂了饑餓營銷和延遲滿足這一套。
拆封黃桃罐頭的方法,經歷幾代人的更迭,衍生出了各種版本:在蓋子上用刀開十字、用改錐撬開、用鉗子撕開……
但最經典的開蓋方法,依然是先用手掌用力拍打玻璃罐底部,然后輕敲蓋子邊緣放放氣,最后上手再擰。
打不開蓋子的結果,并不是就此放棄,而是和著玻璃碴也要吃到黃桃。
對東北人來說,黃桃罐頭永遠是值得尊重的。
“看似每一罐黃桃都沒差,但你開蓋時為之流過汗的那一罐,才最甜。”
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吃點甜就能倍感愉悅的年代,黃桃罐頭給了人們一種極其珍貴的樂觀精神。
每個東北人,不論在病床上忍受痛苦、還是在他鄉咀嚼孤獨,這罐金黃色的甜蜜,都是他們聊以慰藉的故鄉記憶。
在舌尖上的玄學名單里,黃桃罐頭并不孤獨。
糖水桔子罐頭、山楂罐頭、杏仁露、蝦片、麥乳精、人參蜂王漿等一眾,給東北人提供了更多選擇。
每當逢年過節,超市門口早早備下了這些琳瑯滿目的硬通貨, 它們還會以禮品的方式,繼續在各個東北家庭之間隨機流通。
“經常是一大包罐頭零食補品,從東家送到西家,西家再送到別家,最后兜兜轉轉回到了東家。”
這種被儀式化的食品,成為刻在東北人DNA里的本能。
以至于后來的很多年,只要在超市看到這些熟悉的包裝,就被瞬間拉回那個過年走親戚、裝病討罐頭的溫馨年代。
黃桃罐頭自然沒什么“藥效”,細細一想,它帶來的療愈特效,其實有跡可循。
“有胃口吃罐頭,首先說明病沒啥大礙;這時候又有親人的關心照顧,心里自然踏實許多。外修內養,病當然好得快。”
相比黃桃罐頭的功勞,親情的滋潤似乎才是我們真正懷念的東西。
罐頭的發明,改變了世界的飲食方式,也讓人們在并不順利的生活中,擁有了樂觀的勇氣。
哪怕是“世界末日”之類的恐怖場景,似乎只要囤點罐頭,也一樣能安然度過。
去年國外某超市推出的末日罐頭套裝
沙丁魚會過期,鳳梨罐頭會過期,黃桃罐頭會過期,連愛情也會過期。
但是,甜蜜、希望和回憶,永遠不會過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