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據上交所消息稱,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光信息)科創板IPO申請獲得受理。
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是國內CPU供應商,主營業務是研發、設計和銷售應用于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中的高端處理器,公司產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
海光信息披露,公司本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5.06億股(不含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份數量),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10%,募集資金91.48億元,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處理器研發、新一代海光協處理器研發、先進處理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等項目。
這是繼龍芯中科之后,又一家沖擊科創板上市的國產CPU廠商。龍芯中科于6月28日在科創板提交招股書并獲得上交所受理,已經完成一輪問詢。而“A股CPU第一股”最終花落誰家,還未可知。
海光信息公司產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目前,海光CPU系列產品海光一號、海光二號已經實現商業化應用,海光三號處于驗證階段,海光四號處于研發階段;海光DCU系列產品深算一號已經實現小批量生產,深算二號處于研發階段。
海光CPU支持國密算法,擴充了安全算法指令,集成了安全算法專用加速電路,支持可信計算,大幅度地提升了高端處理器的安全性,可以在數據處理過程中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的安全保障。海光信息目前在售的CPU產品主要為海光7200、海光5200和海光3200系列產品。
海光DCU產品為海光8000系列芯片,其采用業界通用的GPGPU技術路線,軟硬件生態豐富,兼容類CUDA環境,可廣泛應用于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領域,主要部署在服務器集群或數據中心,為應用程序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的算力,支撐高復雜度和高吞吐量的數據處理任務。
報告期內,海光信息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00%、99.12%、92.21%、91.72%,前五名客戶集中度較高。
2018年公司客戶僅有公司D一家,主要原因系2018年二季度,海光CPU芯片正式上市,但由于處理器復雜度高、技術難度大,且與之配套的主板、服務器也需要較長的研發周期,僅公司D完成了適配工作。
2019年開始,公司擴大了銷售隊伍,產品逐漸得到其他客戶認可,除公司D之外,逐步開拓了公司A、浪潮、聯想、新華三、同方等客戶,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逐漸降低。
財務數據顯示,海光信息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825.14萬元、3.79億元、10.22億元、5.71億元,增長可謂飛速。
雖然營收快速增長,但海光信息目前依然處于虧損狀態。公司披露,其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8290.46萬元、-3914.45萬元、-4171.68萬元。截至2021年6月,海光信息累計未彌補虧損余額達2.83億元。
對于業績持續虧損,海光信息解釋稱,主要因公司研發支出較大、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費用金額較大。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可能存在持續虧損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56億元、3.00億元、7.22億元和4.60億元,呈上升趨勢。公司研發投入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海光信息認為,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地加大研發投入。 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2018年公司尚處于發展初期,研發投入大而營業收入規模相對較小。
本次發行前,公司主要股東中科曙光、成都國資、海富天鼎合伙、藍海輕舟合伙分別持有32.1%、19.53%、12.41%、6.99%的股權,股東各方均對公司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公司呈現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東方證券浦俊懿認為,海光信息發行順利,中科曙光作為海光信息最大股東,持有的股權價值有望得到重估。發行前,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6.499億股,持股比例32.1%。若發行成功,依據招股書措辭,按發行5.06億股計算,發行后公司將持有海光信息25.68%股權,保持海光信息第一大股東地位。
此外,海光信息還贏得保薦券商中信證券的青睞。上圖顯示,本次發行前,中信證券投資持股1.54%,金石投資系的金石智娛投資、交控金石基金分別持股0.48%、0.22%。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均為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大佬葛衛東也現身股東名單,葛衛東實際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混沌投資”)持有海光信息2.2%的股權。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作者: 應依汝,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