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是無數中國人每天的消費習慣,早已深入在中國文化的骨子里。無論是社交閑聊,還是獨處休閑,一把便宜又美味的瓜子,嗑在嘴里,美在心中。
不過瓜子愛好者們一夜發現,廉價的瓜子漲價了,那么是能接受,還是能接受呢?
瓜子界的“扛把子”洽洽食品漲價了。在10月22日,洽洽食品發布了主營產品瓜子的提價公告。
洽洽以產品升級以及原料輔材成本上升為由,宣布其旗下的葵花籽、南瓜子等產品價格上調8%-18%,公布漲價當日股價開盤后即漲停,受到股民的高度認可。但普通消費者卻好像并不買賬。
針對是否接受洽洽瓜子的漲價,筆者在線上與線下同步發起了一次小規模不完全調查。受訪人年齡在16-42周歲,男36人,女84人,共計120人。
調查結果顯示:102人不接受,占比高達85%,其中66人完全不接受。完全不接受者表示將不再購買洽洽瓜子系列產品。其他不接受者表示會減少對其產品的購買。
雖然只是簡單的調查,可能并不具有權威性,但也不可否認的反映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心聲。
對于替代品不明顯的某些商品,漲價或能造成需求的激增。但對于像洽洽瓜子這類低價、低門檻且替代性高的零食消費品,漲價這一行為是喜是憂怕是有些難以預料。
雖然有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企業財務壓力大等原因,但漲價的背后還是顯現出洽洽食品的發展之路或許遇到了困境。
2011年3月,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洽洽食品成為了“炒貨第一股”。憑借創新的工藝和高品質的原料,以“百煮入味香”為口號的洽洽瓜子迅速收獲了老百姓的喜愛,風靡大江南北,一時風光無限。
不過十多年過去了,洽洽食品這輛跑車的“200碼”時速開始降速了。
在公布漲價后一周,10月28日晚,洽洽食品公布了2021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02億元,同比增長10.71%;歸母凈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13.81%。
看上去財務指標挺漂亮,但在今年第二季度,洽洽食品出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降,分別同比下滑12.7%和11.37%,特別是葵花子類產品收入甚至出現同比雙位數下降。
其實,洽洽食品的營收增速早已出現增速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洽洽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97億元、48.37億元、52.89億元,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6.5%、15.25%、9.35%。
而造成營收增速下滑的主因則來自于洽洽食品的龍頭產品——葵花籽類瓜子銷售增速的下滑。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葵花子類產品。,2020年,葵花子類產品營收占洽洽食品總營收的70.43%。在銷量增速逐年下滑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洽洽的瓜子產品營收更是出現了4%左右的同比下降。
單一的產品結構,勢必會遇到發展“瓶頸”,而更大的沖擊則來自線上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各種網紅爆款品牌。
“互聯網+零食”正成為新的消費潮流。休閑食品賽道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消費者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
洽洽食品一直扎根在線下。依靠線下的多年布局,洽洽瓜子占領了線下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在包裝瓜子領域拿下了41%的市場份額。
洽洽食品在今年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曾表示,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洽洽將繼續提高線下終端的滲透率,在3-5年內,從現在的40萬個終端拓展到100萬個。正是靠著線下網絡,洽洽食品在行業內“稱王稱霸”。
但在線上渠道,洽洽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根據其財報,在2021年上半年電商渠道營收為2.33億元,僅占總營收的9.79%,同比下滑了12.41%。也成為洽洽營收增長的最大限制。
電商平臺的興起給傳統的線下零售業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洽洽食品卻沒有敏銳發現和抓住這一電商時代的紅利期。
事實上,洽洽食品也知道依賴于葵花子這單一品類的危害。2012年,就開始試水多元化了。除了擴大瓜子產品品類外,還跨界推出了薯片、牛肉醬和果凍等一大串產品。
不過在當時不具備成熟體系和核心競爭力的條件下,貿然進行多元化,再加上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洽洽食品卻沒有復制曾經的輝煌,敗下陣來。
從2012-2017年,6年內洽洽食品的營收僅從27.5億元增長到36.03億元,年復合增速僅為5.55%。洽洽食品的新業務陷入虧損。
痛定思痛,洽洽又盯上了新的目標-堅果,以期破解發展的瓶頸問題。
在2018年,洽洽食品就曾喊出口號,要在未來5年內實現“瓜子+堅果”百億戰略的目標。而這100億元的目標中,包括葵花子類產品約60億元、堅果約30億元、其他休閑食品約10億元。
洽洽食品在2020年財報中表示,未來將立足于瓜子和堅果兩大戰略核心領域,并以每日堅果為戰略重點,提升和豐富堅果產業的產品品類和品牌。
2021年5月,洽洽食品又再度調高了堅果產品在百億戰略目標中的比重,稱將在5年內實現堅果品類銷售額60億元。
推進堅果戰略也初見成效。數據顯示,2017-2019年,洽洽的堅果類產品營收分別為2.47億元、5.02億元、8.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9.2%、103.15%、64.21%,營收占比分別為6.86%、11.97%、17.06%,成為繼瓜子之后洽洽食品的第二主業。
但是,堅果也屬同質化產品,進入門檻不高。行業的競爭可謂更加殘酷,不是堅果起家的洽洽食品,前進的路并不好走。除了“老大”三只松鼠外,它還要面對良品鋪子、百草味、來伊份等“攔路虎”。
2021年10月,三只松鼠在天津提出了“分銷3年50億,5年100億元”的目標。
截至今年6月底,良品鋪子全國門店總數達到2726家;而來伊份早在去年底就宣布,其在全國的門店總數已經超過3000家。
群雄擁擠在堅果賽道上,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不管是漲價也好,拓展新的渠道也好,消費者都是“上 帝”,具有最終決定權。迎合“上 帝”的各種消費需求,包括價格,都將是一家消費品生產企業的生存硬道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萬點研究”(ID:Agumanhua),作者:一天,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洽洽漲價,“上 帝”表態: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