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iPSC療法平臺企業艾爾普再生醫學已完成C輪數億元融資,由聚明創投領投,分享投資、貝森醫療基金、金雨茂物跟投,老股東紫牛基金加持,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次融資將用于公司開展并完成全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管線——iPSC心臟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并將于未來1年內啟動基于iPSC技術的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艾爾普再生醫學是一家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技術進行細胞治療研發和生產的公司,專注于心衰和腫瘤免疫疾病領域研發通用型細胞治療產品。
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為生物學界近年來最為意義非凡的發現之一,日本學者山中伸彌于2006年發現了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多功能干細胞的方法,短短6年后(2012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iPSC細胞療法對于現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例如心衰)有顯著優勢,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該療法也得到了國際生物制藥巨頭的關注。例如,諾和諾德于2021年投資Heartseed的擴張型心肌病iPSC細胞療法藥物管線。在歐洲,德國著名心臟病及藥理學專家Zimmerman博士于2021年2月啟動了多中心的基于iPSC衍生心衰細胞的臨床I/II期臨床試驗。
目前國內在iPSC療法領域有布局的企業還有霍德生物、士澤生物等。
艾爾普再生醫學創始人王嘉顯博士是香港大學醫學博士和美國西奈山醫學院博士后,在擔任心內科醫生期間,他就關注到我國心衰患者人群已達破千萬,每年等待心臟移植的重度心衰患者約有300萬,但僅有約600人能找到心臟供體,巨大的缺口成為整個醫療界的難題,因此最終選擇進入iPSC細胞治療領域。
目前,艾爾普再生醫學圍繞心衰與腫瘤免疫等疾病領域已布局多條研發管線,其中用于治療中重度心衰的iPSC技術療法已經進入全國多個研究中心,開展大規模隨機對照人體臨床試驗。
據悉,公司已經取得國內首個國家衛健委基于iPSC技術的心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備案,同時也在積極準備心衰治療管線的中美兩地臨床注冊申報。該產品在臨床試驗后,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首個用于中重度心衰的iPSC細胞療法藥物。
隨著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無論從臨床需求還是研發探索角度,對細胞培養的數量、質量都提出更精更高的需求。當前細胞治療產品的手動培養存在操作時間長、產品批間差異大、批量培養能力低等行業瓶頸,因而細胞藥物成本和終端售價居高不下,無法真正普及廣大患者。因此,解決細胞商業化量產已成為細胞療法企業發展的核心。
據悉,在細胞量產與質量保障方面,艾爾普再生醫學單產線年產量可滿足100,000人次用藥,其全自動化生產管線入選了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專注iPSC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艾爾普」完成5000萬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