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商平臺,搜索“羽絨服”,你能真正感受到錢包的羞澀。
先不說羽絨服屆鄙視鏈頂端——加拿大鵝、Moncler,價格高不可攀,就連一些老牌親民國產牌子,新款羽絨服售價也悄悄破千了。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叫上不名字的雜牌,款式大同小異,價格參差不齊。
買羽絨服,到底要看什么指標,才能把錢花到刀刃上?
羽絨服填充的羽絨種類不同,售價也不一樣。
鵝絨比鴨絨貴,這是肯定的。
根據2021年11月5日中國羽絨信息網上的實時數據,一千克的90%白鵝絨,需要約604塊錢。而90%灰鵝絨、白鴨絨價格分別是529元和373元?;银喗q的價格最實惠,只要333元。
單從成本上來說,鵝絨羽絨服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考慮到鵝鴨品種、成長周期等因素,鵝絨保暖性能卻不一定就比鴨絨好。
以番鴨為例,養殖時間達到5個月以后,絨朵尺寸以及保暖能力不會輸給同樣生長期的鵝絨。
所以,如果只憑借標簽上的鵝、鴨一字之差來判斷羽絨服保暖優劣,還不夠靠譜。
對保暖性能極度考究的登山者、探險家,他們穿的羽絨服也有填充鴨絨的。比如,登山探險家王靜就曾穿著填著白鴨絨的探路者高端極地系列攀登過世界高峰、勇闖了地球兩極。
另外,火遍全球的羽絨服品牌“大鵝”(Canada Goose),盡管名字聽起來像是鵝絨的忠實粉絲,但里面填的大多還是白鴨絨。比如專為南極科考隊設計的遠征系列羽絨大衣,用的也是鴨絨填充。
圖為大鵝的爆款遠征系列Expedition Parka
想要挑選一件暖和的羽絨服,與其看絨的品種,不如多關注蓬松度。
在羽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蓬松度越高,越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羽絨的保暖性和舒適度也會更好。
羽絨質量均為3g,蓬松度不同,體積也不一樣 / 網絡
羽絨質量均為3g,蓬松度不同,體積也不一樣
市面上一般價格的羽絨服,蓬松度大約在450~500之間,價格稍高的,蓬松度可以達到600~900。
高蓬松度并不是鵝絨的“專利”。
2017年8月,中國羽協曾對來自中國、法國、匈牙利和波蘭的13個絨樣進行了一次羽絨質量檢測。結果顯示,來自中國吳川,蓬松度約22.1cm的灰鴨絨奪得頭籌。跟如此高蓬松度的灰鴨絨比起來,蓬松度為20.8cm的波蘭白鵝絨也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如果你買的羽絨服沒有標注蓬松度,我們還可以通過按壓、手攥等方式判斷。羽絨服回彈速度越快,代表其蓬松度越高。
雖然不是每件羽絨服都標著蓬松度,但這個指標一定不能少:充絨量。
以波司登一款女款羽絨服的不同尺碼為例:
我們可以看到,款式相同時,尺碼越大,填充進去的羽絨也越多。一般情況下,填充量越多會越保暖,但這并不意味著充絨量越高就越好。
實驗證明,一件填充材料為 90%普通白鴨絨的長款羽絨服,最佳填充量為 120g/m2,此時這件羽絨服的隔熱能力達到最大、最暖和。即使你還想貪心地往里填更多的白鴨絨,受到面料牽制,羽絨纖維密度增加,通過纖維傳導損失的熱量反而增多,羽絨服的保暖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根據所處地區的氣溫和個人體感,適當結合蓬松度,就可以找到最合適的充絨量。
《勞動防護服防寒保暖要求》里明確了環境溫度與服裝保暖量的關系。clo值(克羅值)是用來衡量衣物隔熱能力的單位。如果生活在冬天氣溫高于5℃的地方,你只需要穿上隔熱能力為2.8clo的衣物就能安然度冬。
按照這個標準,我們搜集了常見的625蓬松度羽絨的克羅值,結合羽絨服的平均面積數據,計算出了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最佳充絨量:
坐標上海:上海平均冬日氣溫8.9℃,如果想在小區遛狗,披一件充絨量約125克的輕薄羽絨服綽綽有余。
坐標北京:在過往平均氣溫為零下4.2℃的北京,需要一件充絨量166克左右的羽絨服來御寒。不過今年是冷冬,遇上了最強寒潮,氣溫驟降至零下15℃,就還得添置一件246克充絨量的羽絨服,這樣才不會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坐標東北:各位老鐵最好備上一件充絨量為291克的羽絨服才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羽絨種類、蓬松度和充絨量,還有一些小細節也會成為你選購羽絨服時的加分項。
1.論面料,尼龍比滌綸好
從保暖性角度考慮,各面料保暖性能其實差距不大。但綜合比較,尼龍比滌綸要好,耐磨透氣,更適合作為外套材質。
圖為尼龍(錦綸)面料 / 淘寶店鋪
2.戶外運動愛好者,注意防風防水功能
如果羽絨受潮,保暖性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新技術 “防水羽絨” 應運而生。
廠家會在羽絨采收后的清洗過程中加入聚合物,讓羽絨表面包覆這層抗水物質,使之具備抗水能力。
左為一般羽絨,右為防水羽絨遇水的樣子,可看到羽絨浮在水面上 / 網絡
除了防水羽絨,一些戶外羽絨服品牌還會在面料上下功夫。面料上添加了防水、多微孔的涂層膜后,不僅能防水,透氣性也好。比較出名的防風防水面料有GORE-TEX、Dry-tec、eVent等,是不少喜愛戶外活動朋友的福音。
當然,如果你不是戶外運動愛好者,防水羽絨對你的意義不大,你完全可以省下這筆錢。
3.挑選薄款羽絨服,記得看絎縫形式
絎縫作為羽絨服制作工藝中的一個重要工序,可以使服裝的外層織物與內層填充物緊密貼合,固定羽絨使之分布均勻、不移位。
對于充絨量較小的薄型羽絨服,從保暖的角度上來講,應盡量選擇平行、均勻、絎縫間距大的絎縫形式。
總之,昂貴的羽絨服不一定比便宜的羽絨服更耐寒保暖。挑選羽絨服的時候,別被時髦的外觀和虛高的價格給欺騙了,認準充絨量、蓬松度這些指標,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御寒神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好好生活事務所”(ID:ymsn2019),作者:陳襪襪,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