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邊聲音嘈雜,葉建紅在噴漆廠為一個娃娃面具定色,這一步完成后,訂上松緊帶,面具將被成批發(fā)給客戶并上架在各個電商平臺。
娃娃是《魷魚游戲》中“一二三木頭人”玩具女孩,詭異的表情透露出危機四伏——面具的上市日期就定在萬圣節(jié)之前,葉建紅押寶年輕人會瘋搶這面具,就像這部劇中其他面具一樣。
《魷魚游戲》劇中畫面
“它看起來真的很嚇人,必定火在萬圣節(jié)。”
第一次聽到“魷魚游戲”時,葉建紅還誤以為是一道菜。
現在,這道菜為他賺了幾十萬——包含但不限于人民幣。
他在義烏的工廠,只花了幾天的時間就生產出《魷魚游戲》中“△”“□”“○”面具模具。義務的商人憑借這些模具,制造了數十萬劇中的頭盔模型,他們的訂單來自韓國、美國、加拿大,或歐洲國家。
《魷魚游戲》劇中畫面
當你還在短視頻平臺跟著博主將《魷魚游戲》梗概看完后急著尋找資源時,義烏的商家們已經將劇中能變現的周邊摸得一清二楚,并生產成商品。
當這些炙手可熱的周邊上架到國內、國際的電商平臺,寄到買家手里時,義烏的商人可能已經收手,甚至撤下生產線。
屬于他們的《魷魚游戲》,是和時間賽跑——追熱點、賺快錢,然后在下一個熱點到來之前,果斷踩中。
淘寶上,《魷魚游戲》的面具,最便宜8元錢就能買到一個。
“那也有很高的利潤,畢竟生產一個只需要1.5元。”義烏宏濤模具有限公司負責人葉建紅告訴AI藍媒匯。
在9月17日《魷魚游戲》上線之前,葉建紅就已經“無意中”知道了消息。在一次和韓國客戶的溝通中,他聽說了這部劇“將要在Netflix上線,里面的服裝很有特點。”
韓國客戶對他說:“絕對有錢賺的。”
這個透露關鍵信息的韓國人,后來成了訂購《魷魚游戲》面具的第一批客戶。在9月17日之后,《魷魚游戲》果然火了。
葉建紅的工廠在9月25日開始制作模具,先是韓國客戶訂購,之后他將模具放到電商平臺后,歐美的商家也開始跟他建立聯系。
在葉建紅的工廠里,一套模具的制作周期需要7天左右,根據工藝不同,模具訂制價格也在1到1.5萬元不等。
義烏制作的《魷魚游戲》頭盔模具
十月初,宏濤模具交付了第一套模具,但此時,他發(fā)現義烏已經有上百家企業(yè)在做《魷魚游戲》的生意,“有正規(guī)企業(yè),也有小作坊,大家都在搶這個時間,因為熱度很快就會消失。”
“所有制作模具的廠家,都在和時間賽跑,因為隨著進入的企業(yè)多了起來,整套模具的價格也隨之下降。”葉建紅說。
在9月底的時候,義烏模具市場上,一套《魷魚游戲》的現貨被炒到5萬元左右,之后不到一個月,只要一到兩萬元就能搞定。
“晚到,或者精明的商家已經不會進來了,這個熱點也差不多了。”現在,宏濤模具已經轉移目標,讓《魷魚游戲》火在萬圣節(jié)。
而下游的商家,還在孜孜不倦地將《魷魚游戲》的相關產品上架到電商平臺,他們要趕在這部劇熱度消散之前,再賺一筆。
盡管多開了兩條生產線,付欣的企業(yè)一天也只能生產4000-5000個《魷魚游戲》的頭盔。
葉建紅是模具供應商,付欣是成品生產商。在義烏商品的分工產業(yè)鏈上,一款《魷魚游戲》的頭盔,先是由葉建紅們交付模具,再由購買了模具的付欣們生產出成品。
在這部電視劇火遍全球后,付欣的工廠專門開辟兩條生產線加入“游戲”,在產品供不應求后,又增加了兩條生產線。
不過現在,她覺得“差不多該收手了。”
義烏的生產商,除了要面對“自己人”的競爭外,來自外界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廣東揭陽的企業(yè),“模具都差不多,量產最多的還是義烏,然后是揭陽。”
但對于拿貨的商家來說,無論是義烏還是揭陽,誰供貨充足,誰就是市場中的王者。
“一般都是一次拿貨2、3萬個,以期貨為主。到本月15號左右面具的期貨大概3.5元一個。”
付欣說,一個面具能賺到2元錢,以她的企業(yè)目前的產能,“能在這個劇爆火的周期內大賺一筆。”
在市場上,趕時間發(fā)財的商家也不在少數,有的老板甚至直接去到義烏的工廠里等現貨。
“如果要現貨的話可能要7、8元一個,但依舊供不應求。”
以付欣的經驗,市場的價格都是有節(jié)點的,她覺得這個節(jié)點就在本月15號。“到本月中旬,會有大量面罩上市,訂單供不應求的現象可能會得到一定緩解。”
付欣所說的節(jié)點,反映到市場上就是“降價”。
“國內電商平臺上的價格比較亂,大家都抱著賺快錢的心態(tài)去賣貨,便宜的8元一個,貴的能到百元,雖然質量上肯定有差別,但實際的東西都相差無幾。”付欣說。
此外除了國內平臺,比如亞馬遜這樣的國際電商平臺里,來自義烏的《魷魚游戲》周邊一樣受到追捧。
在亞馬遜搜索“squid game mask”能得到200余個結果,這些面罩售價在15美元左右,利潤頗為豐厚,吸引了不少外貿電商入場。這些周邊同樣貼著“made in china”的標簽,很大一部分貨源來自義烏。
“估計這些國際平臺的貨品也就到這個月底就下架了,這個電視劇除非有第二季,不然熱度就這么短。”付欣說。
搶灘《魷魚游戲》周邊市場,這已經不是義烏生產企業(yè)第一次“蹭熱點”。
上一次引發(fā)義烏制造商集體行動,是奧運射擊女冠軍楊倩頭上的“小黃鴨發(fā)卡”。“那個發(fā)卡一出來,轉天就有企業(yè)開模生產,就兩周的熱度,瘋狂賺錢。”付欣說。
商人們知道互聯網時代熱點太快,稍縱即逝。
“熱點就是商機。”葉建紅說。
在義烏,傳統(tǒng)的“小商品制造商”已經將眼光放到互聯網上,并摸索出一套找熱點的方法。
“去年熱度比較高的是地攤燈、摩托車頭盔,今年有發(fā)卡,還有這一波魷魚游戲。你要趕上每一波潮流,第一是趴在互聯網上,第二是善于分析數據。”一位在亞馬遜長期經營國際跨境電商的義烏商人李佳(化名)告訴AI藍媒匯。
他對這套流程駕輕就熟:首先,通過微博或搜索引擎的熱搜去關注不斷變化的熱點;接下來是分析這數據,包括當天搜索量和轉化率等。“還要看市面上有多少人在做這種商品,值不值得介入。”
“為什么國內古裝劇火熱但是沒有這么多的周邊,一是因為古裝制作周期長,二是成本太高。”
李佳的亞馬遜店鋪里,《魷魚游戲》的周邊銷量頗高,他認為人們偏愛魷魚游戲周邊,最關鍵是——制作簡單,所有人都買得起。
不僅在亞馬遜,李佳還在韓國電商平臺Coupang擁有店鋪。在那里,他售賣義烏企業(yè)生產的《魷魚游戲》服裝。
他坦言,一套衣服國內店鋪的價格最低30多元,而Coupang上的服裝基本都在15000-40000韓元不等,換算下來要200元人民幣左右。“我們當然會搜索各種電商平臺的數據去分析,然后找到利潤最高的平臺去進駐。”
“快速把《魷魚游戲》研究透徹,可以說,我們真的比劇迷更懂《魷魚游戲》。”
“以前的義烏,是有什么需求生產什么、賣什么,現在的義烏是從熱點中找需求,創(chuàng)造爆款。”李佳說,“畢竟時代不同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ID:lanmeih001),作者:黑羊,36氪經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