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文博數字化
如果在你的印象里,覺得鄭州沒啥歷史,不過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年輕城市,那不妨到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看一看。站在鄭州商都大型數字復原沙盤前,在數字投影與沙盤模型的互動中,只需體驗短短7分鐘,你可能就會感嘆:
鄭州3600多年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在世界古代城市發展中獨樹一幟!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自2021年12月19日試開放以來,很快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地。這里,不管是早商王朝大型復原沙盤,還是用3D打印技術呈現的商朝城墻,都用數字化技術給觀眾創造了一個直觀、深入了解早商歷史的空間。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主任馬玉鵬接受頂端新聞記者專訪時介紹,希望用科技力量給觀眾帶來代入感和沉浸感,用數字化手段來補齊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的短板。
2022全國兩會頂端新聞特別策劃“玩轉文博數字化”系列融媒報道,本站走進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帶你用數字化手段感受早商王朝的魅力。
大型數字沙盤呈現3600年前鄭州城市格局
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以鄭州老城為中心,分布總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有宮殿區、貴族和平民的居住區、手工業作坊和墓葬區。
你如果從序廳開始,按照順序,接下來就會走進沙盤廳,你可以從展廳中央的大型復原沙盤中,看到3600年前的鄭州城市格局,再加上數字投影展示,會在你面前呈現出一個立體的早商王朝,早商城市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區、城市規劃都會盡收眼底。
馬玉鵬介紹,整個數字沙盤展廳約1000平方米,鄭州商城處于城市的中心區域,目前的考古工作并沒有完全呈現整個商城布局,觀眾在遺址上只能看到一些片段和碎片化信息,“從博物院的角度來說,呈現遺址的整體布局是職能所在,所以我們就采用了數字沙盤的形式,結合投影技術,形成早商城市的整體布局,其中還包括了一些重要的遺址顯現,都在沙盤中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展示。”
除了用投影技術呈現數字沙盤,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還搭配了一部7分鐘的短片,博物院方希望觀眾互相結合了解早商王朝。“商城的平面遺址布局是我們展覽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院需要給觀眾呈現并解讀的重要部分。”馬玉鵬說。
3D打印商朝城墻,數字化還原“鄭州古八景”
很多觀眾來參觀時,看似平平無奇的小細節,其實也融入了很多科技手段。
馬玉鵬介紹,比如觀眾在展廳中看到的一個20米長、5米高的城墻斷面,它看上去跟真的城墻是一模一樣的,“實際是用3D打印技術做出來,再進行復原后上墻的,效果很好,如果不仔細辨別,很難辨認出真假。”
另外,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還集納了“鄭州古八景”。
“鄭州古八景”分別為“古塔晴云、鳳臺荷香、圃田春草、汴河新柳、龍崗雪霽、梅峰遠眺、卦臺仙境、海寺晨鐘”,形成于明清,目前尚存的只有“梅峰遠眺”。
在數字化手段的幫助下,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再現了動態的“鄭州古八景”,揭示出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
立足看得懂、能喜歡
未來繼續做鄭州“文化遛娃寶地”
如今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已進入閉館整改階段,將對試運營期間收集的反饋意見和建議,進行提升完善,預計4月份正式開館運營,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還將繼續加大數字化建館手段,比如用數字化影像技術復原器物,讓3600年前的商朝文物再度活在世人面前。
數字化的體驗方式,讓博物院沒有了認知歷史的年齡門檻,因此有網友稱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是鄭州的“文化遛娃寶地”。馬玉鵬表示博物院的工作人員都很喜歡這個稱號,“建館時我們都立足于觀眾能看得懂,能喜歡,任何數字化手段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希望通過整改,在大家給出的意見和建議上進行提升,呈現效果爭取做到最好。”(策劃頂端新聞WX工廠頂端新聞記者王峰/文李沂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