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身懷絕技,解決了行業諸多技術性難題,甚至,它們手握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密碼”;它們在垂直細分領域已經擁有了傲人的市場占有率……但,它們或者行事低調“隱姓埋名”,或者雖在某個行業或地域內已赫赫有名卻并不為社會公眾熟知。
今起,頂端新聞·河南商報推出《尋找河南“隱形冠軍”》系列報道,向公眾展現它們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需求、新動能,共同感受河南科技新生力量之美。
誰能想到,飲料瓶身上的那張薄薄的標簽紙,背后竟涉及多項“卡脖子”技術。
12月15日,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正式成立,這項“卡脖子”技術的攻關者——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銀金達”)作為牽頭單位,站到了業界聚光燈下。
事實上,這家低調的河南企業是國內功能性聚酯薄膜市場占有率第一、國際前三的企業,市面上絕大多數飲料——可口可樂、達能、安慕希、娃哈哈等產品的瓶身標簽都出自銀金達。
神奇的“PET-G”
位于衛輝市的銀金達彩印廠里,透明的薄膜卷軸正在飛速轉動,激光打印儀器高頻次閃動,薄膜就“變妝”成為“冰露”的瓶身標簽……這里是銀金達起家的地方,1995年,閆銀鳳在這里成立銀金達彩印包裝廠。當初那家小小的彩印包裝廠,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家集綠色功能膜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銀金達品牌管理中心主任周宏濤介紹,銀金達的主營產品是一種名為“PET-G”的功能性聚酯膜材料。傳統的飲料瓶標簽多為PVC材質,是無法與PET材質的瓶身一同回收再利用的,往往只能簡單粗暴地進行焚燒或者填埋,不但污染環境,焚燒產生的二噁英還有致癌風險。而PET-G則是與瓶身同屬性的物質,可以和瓶體一起進行回收,循環利用。
“顏值經濟”時代,如何能讓自家產品在眾多競品中最“吸睛”,企業們紛紛向瓶身設計要“別致”,朝瓶體標簽要“美麗”。憑借高達80%的收縮性,PET-G膜材能夠更加完美地貼合各式各樣的瓶身,被專門用于乳制品瓶身標簽的白色PET-G膜材還能最大程度減小紫外線對乳制品質量的損傷。
“PET-G成本略高于PVC,但PET-G優越的延展性意味著:同樣重量的原料,可以制成面積更大的膜材,而且在今年PVC原料大漲的情況下,PET-G的成本甚至略低于PVC。”周宏濤解釋。
從“0”到“1”的突破
目前,銀金達年產值已經突破15億元,擁有年產75000噸功能聚酯生產基地、年產70000噸功能膜材料生產基地、年產45000噸包裝材料生產基地,供貨可口可樂、安姆科、達能、統一、娃哈哈、康師傅、立白、金龍魚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產品遠銷法國、土耳其、巴西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在10多年前,這樣的情景是銀金達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PET-G膜材雖好,但在彼時的中國,聚酯薄膜和聚酯原料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制備技術和原料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中國企業只能通過進口獲得這種定價昂貴且限量供應的新材料。
2010年,在聚酯材料領域尋求技術突破的張啟綱從山東遠赴河南新鄉,正式成為銀金達新材料的技術總監。當時的銀金達已經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彩印包裝企業,閆銀鳳正掌舵這艘大船尋求轉型,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她瞅準了聚酯薄膜領域,毅然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搞研發,攻破技術難題。
2013年,聚酯薄膜制備技術被攻破,銀金達上線首條PET-G拉膜生產線,但新產品問世,市場推廣卻阻力重重。
突然降臨的機會
轉機來自統一集團當年力推的新品——“小茗同學”。在張啟綱團隊埋頭搞研發的同時,安徽一家企業也稱攻克了聚酯薄膜制備技術,并成為“小茗同學”瓶體標簽的最大供應商。距離產品上市僅剩一個月時,這家企業的膜突然出現了問題。“小茗同學瓶體比較特殊,對膜材的收縮屬性要求很高,在我們推廣產品時,統一稱,一個月內如果能夠攻克產品難題,就讓我們成為膜材的獨家供應商。”張啟綱回憶。
機遇砸來,挑戰也至。據張啟綱回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幾乎不吃不喝不睡地做試驗,試驗完成馬上生產、印刷,生產完就跑到統一的車間去做套標測試。最后一次試驗,張啟綱清晰地記得,銀金達的高管們都在車間門外等,馬路牙子上還坐著同樣焦急的競爭對手公司,“我記得試驗成功是在一個早上,我們興致勃勃地從車間出來……”
隨后,“小茗同學”成功上市,銀金達也在業內一炮打響。
盡管聚酯薄膜制備技術攻克了,但制備膜材的原料卻還是“卡脖子”。原來,制備膜材需要一種名為“CHDM(環己烷二甲醇)”的單體材料,這種材料牢牢掌握在美國伊士曼化工公司和韓國SK公司手中。2015年,銀金達正式投入聚酯原料的研發,2018年,張啟綱等人聯合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用一種新的單體和制備工藝生產出性能更優的聚酯切片,終于走出原料窘境,這也使得聚酯膜材從最初進口時五六萬元/噸降至不到兩萬元/噸,為眾多國內企業帶來福音。
從“燒錢”到“吸金”
對于銀金達新材料的財務總監申鵬而言,浩浩蕩蕩的研發攻關工作,有著另外一個不同的視角。
產品研發是一項“燒錢”的工程,申鵬回憶,捉襟見肘是常有的事,“試驗一次就得心疼一次。”
“現在腰粗了。”申鵬笑道。艱難的技術攻堅之后,銀金達終于得以摘取碩果。2019年,申鵬明顯感覺到銀金達的財務進賬有了新的飛躍,“以前最難的時候,還得出去想辦法貸款,后來開始陸續有投資人主動上門‘送’錢,到現在,股權融資已經進行了幾輪。”
2021年7月,其子公司銀金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月25日,又上榜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名單。資本聞風而動,2021年9月15日,清控金信資本正式增資入股銀金達,出資一億支持銀金達的生產經營與發展壯大。
10月16日上午,首批10個河南省產業研究院正式揭牌,銀金達牽頭組建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這也意味著,在新材料產業,銀金達將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挑起打通科技成果產業轉化“最后一公里”、打通“產學研”通道的“大梁”。
從開發PET改性共聚酯產業化工藝,到開發出生物全降解熱收縮薄膜,再到把目光放到光電功能膜材料、特種膜材料領域,銀金達將推開一扇新的大門,大門的背后,是更加廣闊的未來。(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郝瑞鈴/文時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