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近日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數 字 經 濟 發 展 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3萬億 元 、 占 GDP 比 重 達 到43%;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升至10%左右。金融投資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四川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動作頻頻,有望在“十四五”占得先機。
芯片等六大領域是“十四五”發展重點
如何實現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3萬億目標?對此,《規劃》要求圍繞“芯屏存端軟智網”(即芯片、顯示屏、存儲器、終端、軟件、人工智能、信息網絡)等數字核心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在芯片產品方面,著力形成“設計業引領、制造業提升、封裝測試業支撐、材料業和裝備業配套”的產業格局;在新型顯示產品方面,將加快發展OLED柔性顯示、超高清顯示、量子點顯示等關鍵新型顯示技術,構建貫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機集成的新型顯示產業生態圈;在存儲器產品方面,積極應用“芯片-操作系統-基礎軟件”端到端完全自主研發的存儲技術,打造中國“存儲谷”;在智能終端產品方面,將以成都、綿陽、宜賓、瀘州、自貢為核心,增強微型計算機、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的規模優勢,建立涵蓋“芯片-器件-整機-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生態;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產品方面,重點推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關鍵軟件產品創新突破,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軟件產業,提升安全核心保障能力;在人工智能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在空管、金融、醫療、制造等領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推進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集群和示范園區;在新一代信息網絡產品方面,將加快5G、衛星技術、網絡安全等產業發展,突破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上市公司密集布局相關產業鏈
上市公司憑借資本市場的力量紛紛發力。今年6月,依米康中標“遠洋大數據生態產業園項目”,金額約2.85億。據了解,項目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為遠洋集團計劃在西南打造的大數據生態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占地約223畝。
旭光電子今年上半年與中物院成都科技發展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產業投資基金以及設立院士工作站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國網信通已與國網四川電力、四川聯通等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新規劃的三個板塊包括云網基礎設施,可以細分為通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增值電信運營業務和云平臺等。”國網信通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
衛士通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與中國網安等9家單位聯合成立了工業信息安全(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將打造“政產學研用資”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
鵬博士通過提供“平臺+技術+服務”,成為云網一體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據了解,智慧云網業務已經成為鵬博士的第二增長極,也將為更多企業輸送數字化轉型能力。
久遠銀海在醫療醫保領域,構建智能+醫保服務新業態;在數字政務領域,“平臺+應用”模式已相繼在全國各地上線;在智慧城市領域,將打造“智享資源”、“智惠群眾”、“智能治理”和“智促產業”四大體系。
川投能投出手進軍數字經濟
四川發展數字經濟,國有企業自然不會缺席。作為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的長虹集團公司率先布局5G產業鏈,并在企業端、用戶端形成多項應用,在2020年四川數字經濟企業50強中居于榜首。
“在5G領域,全球首款5G工業互聯網模組在集團旗下的愛聯科技順利下線,該5G模組具備業界領先的傳輸速率、毫秒級低時延等多項核心技術,可廣泛應用于5G工業產線、工業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工業AR等工業智能制造領域。”有業內人士稱。
四川能投與中信集團旗下公司中信建設聯手在成都打造“區塊鏈智慧產業園”,占地約50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年產值將達30億元以上,是西南首個面向全國的以“區塊鏈存儲+科技創新+產業孵化”為主的超大規模數字經濟智慧產業園。
川投集團組建了川投信產,積極發展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一批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智慧城市項目正加快推進。目前已與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邊緣計算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川投信產旗下公司東方網力與中國電信四川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5G、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安防行業科技前沿優勢。目前川投信產已參控股宏明電子、川大智勝、天府大數據研究院、智慧華川養老、川投云鏈等10多家企業,資產規模超過53億,數字經濟初具規模。(本報記者 楊成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