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起,中國深圳派發數字人民幣紅包。這再次引起了西班牙媒體對數字人民幣的關注。《日報》撰文介紹了數字人民幣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認為中國在數字貨幣的各方面優勢明顯,遠遠領先于世界其他經濟體。中國有望依靠數字人民幣建立的支付體系結構來增強影響力。
《日報》報道,在北京的一家小餐館里,服務員問“用銀行卡還是使用手機支付?”當得到的回答是現金時,服務員變得有點緊張,去收銀柜臺看了下是否有零錢。的確,實體貨幣在中國已經半退出舞臺了。如果使用新的數字人民幣,對于已經習慣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的中國人來說,顯得輕而易舉。目前,使用銀行卡做關聯的微信和支付寶已經承擔了城市購買超過80%的購物。假設推廣數字貨幣,將最大程度地改變付款方式:甚至不再需要與銀行卡做關聯的微信或支付寶移動應用程序,就可以直接付款。
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CEP,以下簡稱“數字人民幣”)將為中國匯集更多優勢。首先,它省去了原本的媒介,還具備強大的加密功能。與此同時,相比起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以下簡稱“SWIFT系統”),數字人民幣的系統更具安全性和敏捷性。某些交易SWIFT系統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還曾被黑客盜過數百萬歐元。
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創建、簽署和發行的。可以將貨幣下載到虛擬錢包中,就像從自動柜員機中提取鈔票一樣,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付款。數字人民幣的價值,不取決于加密貨幣供求的投機波動,而是等同于人民幣,或者說,是存儲于數字設備上的人民幣的數字形式。中國在幾個月前就羅列出了數字人民幣的優勢,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貨幣效率和貨幣的安全性、降低國際交易的成本、更易打擊洗錢和其他犯罪活動。
目前,中國并不是唯一擁有數字貨幣的國家,日本、歐元區、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也都在持續推進研發央行數字貨幣。但是和上述經濟體相比,中國的各方優勢更加明顯,從手機支付過渡到數字貨幣要比從現金過渡到數字貨幣的進程快得多。
該項目從今年5月在中國的四座城市(成都、深圳、雄安和蘇州)開始,現已擴展到北京和中國南部。中國的銀行業和電信業巨頭以及星巴克、賽百味、麥當勞等跨國公司也參與其中。它涵蓋了交通、教育和醫療保健等行業。從10月25日起,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市試點派發1000萬元(約120萬歐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約25歐元)。這5萬名中簽的“幸運兒”將開啟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新奇體驗。預計在2020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期間,數字人民幣將在全中國范圍內投入使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投資管理教授Jeffrey Towson表示:“許多國家都在考慮數字貨幣,但它們遠遠落后于中國。如果數字人民幣能夠搭建橋梁,中國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美元試圖削弱其與全球貨幣的關聯性失敗后,數字人民幣同樣可以看作是一項對抗美元地緣戰略的武器。
目前,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60%是美元,其次是歐元,占20%,人民幣僅占2%。國際交易市場還是以由西方主導的SWIFT系統主導。《日報》認為,在當前動蕩的雙邊關系形勢下,中國依靠數字人民幣建立自己的支付體系結構來增強影響力,并將涉足西方主導的支付系統。“不排除美國會排擠中國的銀行系統。” Towson教授說,“但是,這就好像有些國家追隨美國一起封殺華為,但有些國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