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來,少不了吃粽子、掛艾葉、飲雄黃酒等傳統習俗,這其中,也蘊含了許多養生之道。今天將帶大家一起了解端午節的健康知識,以及在假期出游時的一些防控小貼士。
粽子美味但熱量高 進食需注重搭配
《本草經疏》就有記載:“糯米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補,則中自溫,大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充則身自多熱。”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糯米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而粽葉也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作用。
粽子雖美味,卻也是一種高熱量的食物。專家建議,把粽子當零食、甜點食用不可取,在吃粽子時要搭配一些粗糧、蔬菜,這樣能減少胃腸負擔。同時,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粽子。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不適合在房間內熏艾葉
民間普遍認為艾草、菖蒲可以退蛇蟲、滅病菌、驅毒避邪,有人過端午節習慣用艾草煮水洗澡或在房間里熏艾。專家表示,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不適合在房間內熏艾葉,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關于端午節的健康知識,你知道幾個?
雄黃可消毒殺菌 一般外用不內服
按照傳統習俗,有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還可以起到驅蟲、清潔環境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飲用雄黃酒是有健康隱患的。專家提醒,作為一味中藥,雄黃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飲用雄黃酒有中毒的風險。雄黃一般不能內服,只能外用,比如涂抹一點雄黃酒在蚊蟲叮咬的部位,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端午出游 需做好自我防護
在出行方面,游客要密切關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門發布的信息,繼續保持警惕狀態,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不聚集、勤通風。
在乘坐交通工具、入園游覽時,應自覺與其他游客保持間距。就餐時拉開桌椅間距,使用公筷公勺。
此外,游客出游前,應通過權威渠道查詢景區開放、限流措施,尤其要了解門票預約、分時段游覽等措施。旅途中及時了解地面交通狀況,合理規劃旅游線路和時間。游覽時遵照景區規定,間隔入園、錯峰旅游,避免扎堆。(張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