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湯山”醫院名字定了: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或鄭州岐伯山醫院。
醫護人員開始入駐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7日,河南省鄭州市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港區醫院老院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擴建,建設鄭州版“小湯山醫院”,2月5日建完交付。
“我將用我所學、盡我全力、科學救治、精準施策、不懼生死、不畏挑戰、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勠力同心、共抗疫情!”2月13日上午,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出征儀式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前舉行,162名“逆行天使”右手握拳、莊嚴宣誓。
2月13日,是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所有人員入住駐地的日子。此次團隊的組建由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兄弟單位市二院、市三院、市中心醫院、市骨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七院、市九院8家單位組成,各醫療單位均派出精兵強將,前往一線戰“疫”。
名字定了!
名字定了,該醫院以后就兩個名字:1.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2.鄭州岐伯山醫院。
說到這家萬眾矚目的醫院,名字還頗費了一番周折。
最開始施工時,它叫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病房,中間,它又叫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從2月2日開始,它再次改名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
目前河南版“小湯山”的名字已經確定,叫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或鄭州岐伯山醫院。
預計2月16日接診病人
根據醫院規劃圖顯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項目是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總建筑面積26210平方米,包括1棟7000余平方米的現有門診樓改造以及11650平方米新建病區的建設任務,包含醫患床位約800個。
其中,門診樓及急診樓改造包括1個消防監控室,2個會議室,2個餐廳,30間辦公室,57間留觀區住宿。
醫技樓高6米,是該項目核心區域,手術室(2間)、ICU(重癥監護室)、CT室、檢驗室等均在醫技樓內,是重癥病人進行搶救和后續治療的場所,除常規隔離防護設施外、房間外墻還增加了一層醫學專用隔離材料的防護層,并配備專用凈化空調。
此外,樣本采集和檢驗因隔離需要,還設置了三個獨立的較小的房間。手術室、ICU、CT室、檢驗室各功能區域之間以醫護通道隔開。接診病人檢查、醫護人員通行、病房住院病人進入醫技樓復查、病房住院病人進入醫技樓手術室搶救設計為相互獨立的流線,避免交叉重疊,將隔離功能做到了極致。
另據了解,2月13日,醫護人員入駐后,經過培訓和完善細節。預計2月16日接診病人。
名字溯源:
岐伯山位于新密市茍堂鎮南部,在方溝村與槐樹嶺村交界處,與巍巍具茨相比,它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嶺。但岐伯山的名氣卻很大,相傳它是黃帝召集天下名醫開展醫藥研究的基地,是岐伯著書立說、創《黃帝內經》的地方,是中華醫藥之源、醫學圣地。
岐伯是黃帝時代的醫學家,被黃帝拜為天師。故里有三種說法,一說陜西岐山,一說甘肅慶陽,一說四川鹽亭。古書記載,岐伯少時就善于思考,并且有遠大的志向,喜歡觀察日月星辰、風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他懂音樂,會做樂器,測量日影,多才多藝,才智過人,后來見許多百姓死于疾病,非常痛心, 便立志學醫,四處尋訪良師益友,嘗味草木,遂成為精于脈理、名震一時的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