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口罩成了最緊缺的物資之一。為了加大口罩的供應量,各工廠春節期間提前復工,增添生產線,加班加點進行生產。可是,為何口罩還是不夠用?口罩生產流程是什么樣?2月10日,大象新聞記者來到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的鄭州天和衛生材料有限公司,他們大年初三就復工了,而第一批生產的口罩卻還需要2天后才能交付,這又是為什么?
口罩每秒生產一只 但后續工作需要15天
記者首先經過登記、測量體溫、清潔雙手后進入口罩生產廠房,穿上潔凈服后進入到生產車間。伴隨著機器運轉的轟鳴聲,幾十名身著藍色連體工作服的工人們,調整機器、放置生產物料、摘下半成品、打包成捆。在生產線上,大概一秒鐘就有一個口罩生產完成。
在記者看來,口罩幾乎實現了全自動生產,工序并不復雜,只要把原料放進機器里,合理安排好放置時間和位置就行,而且生產速度非常快,那為什么全國還會這么缺口罩?
負責人齊經理表示,口罩看起來做工很簡單,但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中間捏緊鼻子的那個鋼圈,掛勾耳朵的繩子,內層的無菌布,外層包裝等,這些都需要其他的協同廠家來配套生產,因此一個產業鏈條跟不上,就會影響整個生產進度。
除了原材料的影響,口罩獨特的生產工序更是直接限制了投入市場的時間。“口罩可以一秒生產一個,但是后續還得進行消毒和解析流程,消毒需要21個小時,解析需要14天。”齊經理介紹,醫用口罩采用環氧乙烷消毒滅菌,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必須通過解析方式,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達到安全含量標準,經檢測合格后,才能出廠上市,而解析采用的是自然揮發的方式,因此時間較長,一般14天才能完成。而市場上特別緊缺的N95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大致生產流程都差不多。
大年初三正式開工 爭分奪秒保障生產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正值春節前,很多口罩生產企業當時都放假停工了。然而,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各大企業克服困難,紛紛提前復工。“我們大年初二就做好復工準備,大年初三正式開工。”齊經理說,當時很多員工都已經回老家了,他就把還在鄭州的員工召集起來,并又招募了一些當地的新員工,經過衛生防疫部門體檢合格后,工廠就開工了。
“大年初二就來了,本來想過年好好陪陪我的小孫子玩呢。”打包工人祁阿姨介紹,他們每天工作從早8點到晚9點,爭分奪秒地趕工,雖然覺得累,卻累的很有價值。“一線醫護人員最累了,我們干好工作多生產口罩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援。”
為了保障口罩生產,除了這些放棄春節陪家人團聚的一線工人,社會方方面面都動員了起來。鄭州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的兩名的工作人員也從大年初二開始,就一直駐扎在企業里,配合企業的復工生產。
“我們主要就是配合企業生產,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鄭州市工信局工作人員介紹,口罩生產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合,他們的任務就是協調其他協同廠家的原料供應。“昨天企業的生產包裝用完了,原有的供貨商產能跟不上,我們就緊急協調新鄉的企業來供應,保證口罩生產。”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也時刻監督著企業的生產流程,在增加產量的同時,保證產品的質量。
未來幾天可能有大批量口罩交付
缺少口罩的狀況什么時候才能緩解?齊經理表示,他的企業是1月17日放假,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式生產的,中間有10多天的斷檔期,很多口罩生產企業跟他的情況類似。口罩生產一般有半個月的周期,市面上銷售的都是企業的一些存貨,存貨完了,新貨又沒有供應上,就造成了口罩奇缺的現象。
“兩天后首批生產的口罩就能交付了,以后每天都能保證10萬只的供應量。”齊經理還預計,春節期間,雖然各行業的大量企業停產停工,但口罩卻一直在大批生產中,很多其他企業復工后的口罩未來幾天也會陸續交付,因此口罩短缺的現象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