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調即買入機會”在科技類ETF身上演繹得淋漓盡致。
統計顯示,本周以來,在科技股行情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科技類ETF的吸金能力反而大幅提升,合計吸金超20億元。其中,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成為吸金王,資金凈流入高達11.3億元,同時帶動其規模創出新高。
科技類ETF成吸金王
本周以來,科技股大幅波動,先是探底,然后大幅反彈。
以申萬電子指數為例,該指數呈現明顯的V字形走勢,本周一延續上周跌勢,大跌2.75%,次日早盤再度下探至3405點,但不久之后便大幅反彈。
科技股行情大幅調整之際,資金卻沒有閑著。Wind統計顯示,12月23日至12月25日,科技類ETF吸金超過20億元,排名非貨幣類ETF前十位的近半數是科技類ETF。
具體來說,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資金凈流入11.3億元,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資金凈流入2.95億元,華寶中證科技龍頭ETF資金凈流入2.5億元,國泰CES半導體ETF資金凈流入1.65億元,合計吸金超過18億元。
與此同時,不少科技類ETF最新規模再創新高,如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在12月24日宣布其總規模突破65億元。
機構說買就買
在明年布局方面,科技股是各大機構討論最多的賽道。重陽投資等私募巨頭在2020年投資策略中都將“硬科技”作為觀察的重點。
國聯安基金經理潘明稱:“從產業邏輯來說,過去10年與蘋果相關的產業鏈崛起,主要集中在代工廠、組裝廠。但未來10年,在5G浪潮中,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升級,硬核科技將成為投資的新風口。”
在投資策略上,不少科技股基金經理都認為,科技股波動大,買入良機應等待回調,而這一次機構的確是說到做到了。
記者注意到,本周一科技股行情觸及階段性低點,卻也是科技類ETF吸金最多的一天。以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為例,該ETF僅12月23日一天,基金份額就增加了8.5億份,占該ETF本周以來總增加份額的75.77%。其他科技類ETF也出現類似情況。
普通投資者如何布局?
雖然可能是來年的最佳賽道,但眾所周知,科技行業專業屬性極強,即便是機構投資人士,對其細分領域的了解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時,科技公司的股價容易大幅波動。
普通投資者在科技股的布局上一直比較困惑。國聯安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章椹元認為,科技這樣一個瞬息變化的行業或許更適合通過指數化投資的方式去布局。指數化投資有分散性、龍頭化兩大特征,不僅可以直接規避掉個別“掉隊”企業,同時還可以全程分享行業大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