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國家出臺的針對加密貨幣的監控舉措和政策日益趨嚴。加密貨幣的發展受到一定沖擊。
早在2018今年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克萊頓就表示,美國國會應考慮擴大對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交易的聯邦層面監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曾在其發表的博客文章中稱,要認識到加密貨幣的風險。
她說,加密貨幣的快速發展及其極度波動的交易價格,還有與傳統金融界不明確的聯系,容易對金融圈造成新的脆弱性。
隨后,在2018年3月,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要求各國在七月對加密貨幣監管給出統一建議后,一些國家開始推進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包括通過對加密貨幣立法和征稅,以此防范加密貨幣交易帶來的風險。
3月23日,韓國媒體報道稱,韓國金融情報部門(Korea Financial Intelligence Unit)和韓國金融檢查委員會(Financial Supervisory Council)將于今年4月針對有加密貨幣交易所開戶的銀行,啟動反洗錢合規方面的調查。
3月24日,愛爾蘭財政部提出成立一個區塊鏈工作組,規管加密數字貨幣和監控區塊鏈技術發展形勢。同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暫時叫停了加密貨幣挖礦的新增業務。
美國于3月26日通過了CLOUD(云端)法案,允許政府跨境調取數據。這項舉措給加密貨幣交易帶來了壓力。
3月29日,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將從四月起推行加密貨幣及 ICO 監管法規,并于4月1日公布對加密貨幣領域征稅的最終版框架,所有加密貨幣交易將征收7%的增值稅,加密貨幣投資回報將按15%的資本利得稅征稅。
據外媒4月1日報道,俄羅斯議會和財政部致力于在2018年年底以前讓稅制修正案生效,且財政部建議加密貨幣交易所得稅13%。
4月3日,新西蘭財政部表示可能會對加密貨幣征稅。至此,新西蘭也跟在了日本、俄羅斯和泰國之后,加入到了加密貨幣的征稅大軍中。
自2009年世界第一個去中心化加密貨幣——比特幣面世以來,加密貨幣便引起了一些投資者的關注,并在2017年引發了熱潮。根據美國區塊鏈媒體CoinDesk近期發布的《全球區塊鏈現狀報告》(后稱《報告》)來看,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但是,熱潮下暗含危險。
盡管各國推出的監管措施日益趨嚴,加密貨幣短期發展較為不利,仍有一些企業和人們對加密貨幣持樂觀態度。
據悉,韓國6000家賣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接受加密貨幣購物。此外,據韓國央行調查,在 25011 名受訪者中有40%的韓國年輕人希望持有加密貨幣。且該調查表明,年齡為20多歲和30多歲的韓國人仍然對加密貨幣持樂觀態度。
德國知名汽車制造商奧迪公司集團財務部負責人亞歷山大·迪特邁爾也于近日表示,奧迪公司未來可能接受加密貨幣支付。
此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加密貨幣在長期發展中仍然有利。
Qtum量子鏈聯合創始人帥初在北京2018區塊鏈技術及應用峰會上也表示,區塊鏈具有長遠價值,加密貨幣也注定不平凡。加密貨幣這條道路能走多遠,取決于各方面的原因。
比起探討經濟學與上層建筑,我們更關注技術發展與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