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 今日早盤,滬指小幅高開,創業板指微跌,隨后滬深指數橫盤震蕩,臨近午盤,兩市震蕩下挫,滬指走弱翻綠,創業板指沖高回落。午后,滬指在窄幅震蕩,啤酒、醫藥板塊等板塊發力上攻,臨近尾盤,三大股指放量反彈,總體市場氛圍有所回暖。
截至收盤,滬指報3192.12點,漲0.57%;深成指報10747.99點,漲0.72%;創業板指報1858.01點,漲1.48%。
盤面上,陶瓷行業、飛機制造、食品行業、生物制藥、紡織機械等板塊領漲,供水供氣、金融行業、船舶制造等板塊領跌;概念股上,養老概念、國產軟件、仿制藥、生物疫苗等板塊漲幅居前,黃金概念、寬帶提速、小米概念、深圳本地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2018年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3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從環比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61%。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分三大門類看,4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2%,制造業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8%。
2、海南省發改委5月14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海南共安排省重點項目70個,總投資643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24億元。其中,竣工項目6個,年度計劃投資25億元;續建項目41個,年度計劃投資493億元;新開工項目23個,年度計劃投資106億元。此外,還安排19個后備項目,總投資1634億元,這批項目開工建設后即可進入正式重點項目。
3、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納入比例為2.5%。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調整情況,其中中國A股指數調整將按照兩步納入:第一步,234家中國A股將被獲納入,自由流通調整因子比例為2.5%,調整后市值分別占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6%和0.39%。第二步納入根據將會在8月份季度調整情況,屆時自由流通調整因子比例將提升至5%。本次半年度調整將在2018年5月31日生效。
【機構熱議】
中信建投:政策邊際變化在流動性和實體經濟運行層面本身都會帶來較大的改善。5月開始的市場普漲料將得以維系,從行業配置的角度來看,繼續建議投資者從持續時間和上漲空間兩個角度來完成對行業的配置,投資優先順序上,維持成長、消費、金融地產、周期的順序不變,建議投資者提升倉位水平。在成長的板塊中,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半導體、創新藥等代表新經濟方向和消費升級方向依然值得超配。
川財證券:市場風險偏好短期仍維持,業績和成長性是配置核心邏輯。政策面上,支持新興成長行業是中長期的、國家戰略層面的,疊加一季報創業板業績改善跡象持續以及市場波動率上升利于中小個股等,可以認為中長期風格轉換已經來臨;優質成長個股仍是中期配置的主線,業績和成長性是主導邏輯;可以在其中首選關注芯片、5G、軍工、生物醫藥、游戲等細分子行業中有業績的低估值個股,此外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政策鼓勵的行業中的龍頭個股也值得關注。另一方面,該分析師同時強調,“絕對估值較低、外資持續流入以及業績增速仍較高等使得低估值藍籌調整后仍可能受機構資金逢低配置。
安信證券:本次MSCI半年度指數調整,繼續遵循了MSCI此前制定的納入A股的規則和步驟,預期差不大。從權重上看,0.39%的權重與去年此時公布方案時的0.37%差距不大,帶來的增量資金符合預期,資金規模有限。從成分股上看,增加11家并剔除9家,整體變動不大。未停牌的滬深港通大盤股都能獲得納入。長期看,A股“入摩”仍然意義巨大,A股市場將進一步國際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A股對應地位將使其在MSCI權重不斷上升,MSCI也將帶動更多海外主動配置資金通過滬深股通進入A股。A股投資者結構,理念以及市場機制將進一步國際化,整個A股估值體系勢將重構。A股投資者需要更具備國際視野,具有全球競爭力與稀缺性的優秀公司的估值溢價將進一步凸顯。
A股市場板塊及個股漲跌幅排行
|
外圍市場
截至發稿時
指數名稱最新價漲跌額漲跌幅
恒生指數31234.18 -306.90 -0.97%
日經225指數22818.02 -47.84 -0.21%
韓國指數2458.54 -17.57 -0.71%
澳大利亞指數6225.90 -9.10 -0.15%
道瓊斯平均 24899.41 68.24 0.27%
標普500 2730.13 2.41 0.09%
納斯達克綜合 7411.32 8.44 0.11%
德國DAX指數12977.71 -23.53 -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