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18中國互動娛樂大會暨中國游戲行業峰會在南京舉行。峰會上,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網絡游戲行業轉型升級”的議題各抒己見。其中,完美世界全球品牌與戰略合作副總裁伊迪以“借力供給側改革——豐富游戲‘精神食糧’屬性”為切入點談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游戲行業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大精品游戲的供給,是行業轉型升級、彰顯游戲文化影響力的關鍵。”
完美世界全球品牌與戰略合作副總裁伊迪發表主題演講
游戲文化載體地位日漸凸顯
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突破2036億元,同比增長23%,較之2008年185.6億元的銷售收入,十年增長近11倍。同時,中國游戲行業遠遠超過電影(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11億元)等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游戲產業成為當今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之一,引領新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另外,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自主研發網絡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82.8億美元,遠遠超過其他文化產品,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引領者,極大地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游戲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彰顯出越來越強大的“正能量”。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4.42億,占整體網民的57.2%。手機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4.07億,占手機網民的54.1%。游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
此外,越來越多的游戲企業更加注重產品內容的打造,三國、西游、武俠乃至古典文獻《山海經》都成為游戲內容的靈感來源。隨著社會和主流文化對游戲認可度的提升,以及政府和游戲企業日漸重視游戲文化內核的監管和打造,游戲已經從最初的單純“電子娛樂”向著擔負主流文化責任的方向轉變,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優秀產品供給不足制約游戲文化影響力
當前,游戲市場上優質產品的供給顯得不足。一方面,由于少數游戲產品的收入往往會占到整個市場份額收入的50%以上,許多游戲廠商采取山寨、抄襲、跟風的方式,導致游戲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制約了游戲行業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目前網絡游戲市場存在文化內涵缺失、格調不高,低俗營銷誘導用戶,以及用戶權益保護不力、青少年網絡沉迷等問題。有些游戲為了吸引眼球,對女性角色的設計十分暴露;有些游戲,對傳統文化肆意解構,將妖魔正義化,對一些歷史名人進行歪曲,傳遞錯誤的歷史觀。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游戲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游戲產業文化價值的釋放。
游戲行業優秀產品供給不足,不僅成為行業轉型升級與未來發展的一大瓶頸,更嚴重制約了游戲行業的文化影響力。如何更多地承擔起作為文化產品的責任,豐富游戲的“精神食糧”屬性,已經成為游戲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借力供給側改革豐富游戲文化屬性
“要解決游戲精品供給不足的問題,我們需要深化游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優化企業生態系統,促進整個游戲行業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在2018中國互動娛樂大會暨中國游戲行業峰會上,伊迪提出了“借力供給側改革豐富游戲‘精神食糧’屬性”的觀點,并結合完美世界近年來的實踐經驗,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其中有很多值得行業借鑒。
近年來,完美世界從游戲產業最核心的IP供給、產品生產端入手,結合“文化+戰略”深化供給側改革。例如,完美世界采取全球資源整合的方式擴大內容要素供給,在進行游戲開發時,融合吸收全球知名IP、影視IP、傳統文化內容等。這種對IP多元化、全球化的開發方式,能有效緩解目前產品開發中高質量IP不足的問題。
此外,2018年,完美世界推出了全新的“年輕化戰略”,針對年輕用戶多元化的偏好及新興的文化熱點,研發二次元、動漫、影視等題材,以及戰棋、格斗、沙盒、SLG、卡牌類等多種游戲類型。這種“年輕化、細分化”的產品格局,能夠極大地滿足目前主流年輕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完美世界控股集團還加大了泛娛樂生態的打造,比如,“完美世界文創產業園”精心挑選音樂、教育等領域具有業務內容高度互補的產業合作伙伴集體入駐,采取一種全產業鏈深度合作模式,形成立體交融的互動娛樂產業鏈條。
據了解,完美世界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僅重視產業發展,更重視對外的文化交流。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諸多合作,包括“全球青年領袖實驗室”計劃等,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極大地彰顯出游戲企業的社會責任。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游戲行業而言,借力供給側改革,解放生產力,提升產品質量,增加優質產品的供給數量,進而促進游戲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游戲企業應積極配合國家及行業相關政策,踐行行業自律,生產綠色游戲。通過游戲行業轉型升級,進一步釋放游戲產業文化價值,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