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如果在自己的細分領域起步拿到第一筆或者第二筆融資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如果想成長到B或者C輪甚至是D輪,還是非常困難。
尤其是 在 投資人和從業人都 認為 將 迎來 資本寒冬的2022 年,投資 策略 會發生哪些 變化呢 ?
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積淀,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持續受到一、二級市場的關注。2021年,在企業服務領域,可以看到更多新的企業不斷涌現、新的資本正在席卷、強勁的企業正走向上市。
根據企名片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共發生16740起投融資事件,全國企業服務行業共計發生2369起投融資交易,占總體的14,15%,總計交易金額達到139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日約有6.5筆交易達成,交易金額約為3.8億元人民幣。
由于企業服務市場投融資渠道多以一級市場股權融資為主,因此關注并分析投融資信息對于快速了解市場現狀與最新動態至關重要。
企業服務市場并不像2014、2015年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2017、2018年的教育,2019、2020年的消費那樣,成為一個時間節點的熱門主題,但它卻一直穩步發展,在近十年間都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
那么,理解企業服務的投資機會在哪,首先要了解這個賽道的空間是否足夠大,其次是未來的前景。
鐘鼎資本張健認為做投資,投的是現在,但面向的是未來,要在市場相對萌芽期就做出一些判斷和部署。而基礎設施和協同方式的改變所引起的范式變革催生了企業服務發展的大機會。
以通訊技術為例,從早期的電報、郵件交流到基于Windows圖形化界面的系統進行交互,再到智能手機通過觸摸屏來操控APP,再到未來以腦機接口為載體在三維空間進行手勢交互。
盡管人們的通訊基礎設施和協同方式一直呈高速發展勢頭,但不變的是每個時代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業務流程,如研發、采購、生產、營銷、銷售、客服等。
企業服務軟件的發展就是基于底層基礎設施的變革進行持續的重構,有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后,軟件公司可以基于網頁,App,小程序,圖片和文字等基本元素在標準化的工作和業務流程場景下進行重構,以實現企業內外部溝通和協同效率的提升。
從2014年起,企業服務就進入爆發階段,近幾年,企業服務領域依然保持了高速發展。不論從歷史財務回報,還是未來發展機遇上,企業服務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領域。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時機永遠很重要,何時出手最重要。就像高瓴資本張磊所說,我們不輕率,一旦看好,就會長期支持并參與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去,和企業一起成長。堅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才能真正陪跑出基業長青的企業。
縱觀2021全年,以騰訊投資、紅杉中國、高瓴資本、IDG資本等為主的共2278家投資機構加碼企業服務行業,其中騰訊資本出手55次,紅杉中國出手51次,高瓴資本出手38次,有623家機構出手≥2次,292家機構出手≥3次......
從投資輪次來看,根據凱聯資本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服務早期(天使輪-A輪)融資筆數占比最多,其中A輪(含pre-A,pre-A+,A輪等)融資662筆,占總融資的27.4%,天使輪最大一筆融資為遠度云,達到20億人民幣(主要由百度參股)。
中期(B輪-C輪)融資規模最大,為755.6億元,其中B輪(含pre-B,B,B+輪等)285筆,融資金額392.1億元,C輪(含pre-C,C,C+輪等)融資121筆,融資金額363.4億元,主要包括弘璣Cyclone C輪1.5億美元融資,藍湖C+輪10億人民幣融資。
后期(D,E,F,Pre-IPO)共發生75筆融資,累計融資額為538.5億元,單筆融資平均金額為7.2億元,其中包含北森Beisen F輪2.6億美元融資,智慧芽E輪3億美元融資等。
總體而言,企業服務市場中期(B輪-C輪)融資規模最大,為755.6億元;A輪(含pre-A,pre-A+,A輪)融資筆數最多,占27.4%。
在資本的全年投融資過程中,整個子級賽道的融資情況也趨于明顯。諸如早期的人力資源、財稅、營銷等具備一定剛性特征的服務市場率先普及壯大,自疫情爆發之后,協同辦公類例如遠程辦公、線上會議、線上協作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尤其在萬物上云的大趨勢下,各類基于數字化技術的企業服務迎來了時代新舞臺,并吸引了大量新玩家入局。而新老玩家的大力布局,也直接推動了企業服務市場進入百花齊放局面。
從企服行業子領域2021年融資情況來看,垂直行業和技術開發行業融資最為頻繁,分別為516、490筆,占總融資事件的21.78%、20.68%。其次為IT運維、企業資源管理和市場營銷,分別為276、267、199筆。
融資金額最多的為銷售/商務行業267.20億元,其中數額最大的融資為卓佳集團,即擬以27.6億美元被霸菱亞洲收購。
平均單筆融資金額最多的為數據分析類166筆228.77億元,平均單筆融資1.378億元,其次為通用辦公類36筆45.98億元,平均單筆融資為1.277億元,財務稅法類58筆67.99億元,平均單筆融資1.172億元。
此外,在企業服務子領域共有14家公司獲得資本的多次投資,在融資次數上在3次或3次以上。
其中即時設計獲得4次投融資,半城云、斗象科技、景略半導體、藍湖、珞安科技、熱度星選、探馬SCRM、梯影傳媒、小象智合、閱流、云道智造、支流科技、SparkX邑炎科技獲得3次投融資。從投資輪次來看,大部分多次數融資發生在在輪次早期,即天使輪、A輪、B輪。
根據資本市場投資邏輯,投資者首先關注的是新物種,例如ERP、CRM、HCM、SRM等大量新的名詞出現,這些在誕生伊始都是新物種,備受投資者關注。例如成立于2020年的營銷服一體化SaaS平臺探馬SCRM,在2021年累計完成3輪共5500萬美元融資。
其次的投資邏輯就是出現更符合國內市場習慣的本土化產品和服務。在ToB市場中,企業服務軟件的本質是應用和管理,國外的技術和產品雖然領先但并不代表實用,用戶的操作方式、使用習慣差異化,催生了企業服務產品本地化的需求。
IDG資本??庹J為,企業服務軟件最后的龍頭企業中,一定有一堆本土企業。這其中就包括了一年獲得4次投融資的國產化云端 UI 設計工具即時設計,3次投融資總金額達到18億元的中國第一個專業的產品設計協作平臺藍湖等。
另外,現在企業的安全意識不僅僅在金融等行業,已經擴散到互聯網、物聯網各個角落,近年來頻發的勒索攻擊、數據泄露事件說明企業面臨的網絡安全挑戰日益嚴峻,這為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其中包括以技術創新驅動的網絡安全提供商的斗象科技在2021年3輪融資中獲得7億人民幣,工業網絡空間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安全服務運營商珞安科技在2021年3輪融資中獲得數億人民幣等。
在企服爆發的近十年間,行業迎來了2015年的融資高潮,也經歷了2018年的回落,盡管在疫情爆發之后的兩三年間有所回暖,但有投資者和從業人士對2022年的投資前景其實并不看好。
Saas獨立顧問吳昊在文章《SaaS創業路線圖:凜冬將至,生存十條》中表示,2022年將是ToB行業的資本寒冬,上一波的投資熱(2021年上半年)背后的基礎已經消散。而2022年獲得投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一是2022年獲得投資困難的原因在于首先是各國政府從貨幣超發轉向央行縮表,讓金融領域形勢或存在逆轉。有專家認為此輪縮表對于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國內貨幣政策以及國內債券利率有一定的影響。
二是國內外企服公司在美股、港股都存在多倍增長后連續下跌的形勢,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例如美國saas公司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指數基金,在19個月(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里暴增162%,然后掉頭在最近3個月跌了30% ;港股SaaS公司,微盟、有贊等,則在多倍增長后,從2021年2月的最高點至今下跌了80-90%。
最后,近年來資本界在企服市場連續掃貨,普通的企服企業已無法滿足資本的胃口,多數資本甚至在2021年以20-60的高ps投資了眾多頭部企業。
縱觀下來,2022年企服融資可能出現兩個趨勢:一是資本投資邏輯發生變化,由于資本寒冬的出現,原來的“占坑式”激進策略將會改變,轉而變為保守穩健型投資;二是大多數機構將重點投資頭部企業,最終呈現出強者恒強的局面。
其主要原因是,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在企服行業普遍存在周期長、回報慢的情況下,相比早期項目的高風險投資,資本更愿意在產品、業務、商業模式發展的更成熟的企業中繼續加注,甚至推動企業上市從而獲得即時利益。
從這個角度出發,那些在2021年獲得大額融資的ToB企業,或說明了其正被資本看好,且在短期內有望上市。
以PaaS級解決方案提供商涂鴉智能為例,在2021年3月13日獲得5億基石輪融資后,隨即于2021年3月18日完成IPO,獲得9.15億公共股份投資。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21年獲得融資超十億人民幣的ToB企業不在少數,其中便包括“云軟件”新晉獨角獸的藍湖、RPA第一梯隊弘璣Cyclone、一體化人才管理云平臺供應商北森Beisen以及國內電子簽章最早的探索者e簽寶等,這些企業都憑借自身在垂直賽道深耕多年的優勢獲得資本的加注。
其中,專注于RPA軟件賽道的弘璣Cyclone,是中國目前唯一同時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和Forrester Wave報告的RPA廠商。
弘璣Cyclone憑借自2019年以來平均年增長率超400%的爆發式增長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在2021年11月,完成了1.5億美元C輪融資,成單筆融資額最大的中國RPA廠商。
其次是“云軟件”新晉獨角獸的藍湖,在2021年一年間獲得三輪超18億人民幣的投融資。
參與藍湖的投資方 GGV 紀源資本、紅杉中國等合伙人一致認為,在軟件及互聯網協作的在線化增速迅猛的大環境下,云軟件協同智能模式將成為互聯網數字領域的下一個風口。而藍湖很有可能憑借領先的產品能力,完善的產品布局,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
一體化人才管理云平臺供應商北森Beisen,也是一個值得留意的企服獨角獸。在去年獲得F輪2.6億美元的融資之后,2022年1月10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里提供的數據,截止去年第三季度,《財富》中國500強企業中,近七成都是北森的客戶。
這些優質的中大型企業客戶,是北森最重要的護城河,也是其征服資本市場走向上市的重要武器。
另外,作為國內電子簽章最早的探索者e簽寶(2021年e簽寶獲得E輪12億人民幣融資)同樣是值得關注的企業服務垂直賽道領先者。
根據2021年數據顯示,e簽寶目前服務全球超502萬家企業,累計完成電子合同簽署超121億次,并且市場規模在36.36%的占比下依舊持續提升的趨勢。
e簽寶的雄厚實力同時也在宣告著行業的蓬勃向上以及企業本身的優勢,市場規模持續提升的背景下,2022年獲得追加投資或上市的幾率大幅提升。
除了上述的企業外,作為我國知識產權和創新賽道的領軍企業智慧芽、六個月內完成E1+E2兩輪合計1.9億美金融資,融資完成后公司估值超10億美元的企業培訓領域獨角獸云學堂以及國內智能運維行業的最高融資記錄全棧智能業務運維解決方案服務商云智慧等或許都有望成為資本關注的重點。
回顧2021年,企業服務投融資事件數量占全國行業融資事件超過十分之一,資本出手更是豪擲千億。
從融資輪次來看,中國企業服務早期融資筆數占比最多,中期融資規模最大,垂直行業和技術開發行業融資最為頻繁,銷售/商務和數據分析領域吸金能力強勁。
盡管2022年或將迎來資本寒冬,投資人投資策略也隨之改變,但仍有企業有機會獲得追加投資。
對于企服企業而言,融資只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真正能實現企業長久發展的還是自身的過硬產品與服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ToB行業頭條”(ID:wwwqifu),作者:樊航,36氪經授權發布。